臨著地中海,在Crown Plaza頂樓的餐廳,我喝著下飛機以來的第一杯咖啡。餐廳的正中間,是一個游泳池,三四個中年男人在裡頭來來回回的游著,一換氣,可以看到玻璃帷幕外的地中海。圍著游泳池,是一張一張的餐桌,房客們陸陸續續來用早餐,刀叉杯盤交錯聲混著泳池微微的水花聲。陽光從海的那一面照過來,整個頂樓早餐燦爛而刺眼,刀叉反射著陽光讓我睜不開眼…..
這是黎巴嫩的首都貝魯特,在初春時節的某個早晨,經過長途的轉機,我的眼睛幾乎睜不開,但又奮力的想睜開,想看清楚這個超乎我想像的城市。貝魯特,我在中東清晨第一個見到的城市,優雅的遠遠超過我的想像!(我的想像又是什麼呢?只不過是新聞頻道拼貼出的記憶風景)我選擇靠窗的位置,狠狠的讓地中海陽光曝曬,我從沒想過在地中海的東邊,也可以享受優閒的陽光。
去年三月,我開始中東行旅,貝魯特是我一個看到中東朝陽的城市,印象非常深刻。我還記得,抵達的夜晚,不顧飛行疲累、行李遺失,繞著旅館周遭的巷弄,想看清楚這個城市的一切。我對這裡的一切實在太陌生太陌生了,在出發前甚至有人恐嚇我----不怕被炸?那裡不會還在打仗吧!我愉快的欣賞貝魯特夜裡的風景,看到打扮時尚的男男女女穿梭在一間又一間的精品店。是啊!怪不得人稱這裡是中東小巴黎,在巴黎看到的新款貨色,一個禮拜就會出現在貝魯特櫥窗!邊走邊晃,沿街的酒吧流洩爵士樂,人跟著搖擺起來。後來,在街角的一家冰淇淋店歇腳,店內飄來飄去的是年輕男女的法文,瞬間,我有點忘記我在黎巴嫩的貝魯特,在一個內戰打了十幾年的首都。
在路邊攤買了幾串烤肉串,邊走邊吃的回到旅館。覺得一切輕盈的出乎想像,打開電視,國際新聞台的焦點都鎖定在一個主題:當晚,西班牙馬德里發生爆炸。
後來幾過月,貝魯特真的有幾件爆炸案,當中一件,把總理哈里里炸死。
會在這時想起貝魯特這個城市,是因為最近正在看一本書「東進韃靼」(商務出版),是美國評論家Robert D. Kaplan紀錄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到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土庫曼的旅程,這條路線是古文明的焦點,希臘神話、聖經故事、荷馬史詩的疆域有大部分在這裡,自古,這一塊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然而,此刻,這一大片方位,卻被種族、宗教、政治激烈的拉扯,分崩離析,有如在果汁機裡頭絞爛的果渣。
此時看到這本書,格外有感觸,在過去一年的時間,我剛好走了Robert D. Kaplan路線的一半,讀這本書時,隱隱約約的聞到我到中東第一個早晨,在黎巴嫩喝到的第一杯咖啡香。
……這就是貝魯特,看起來柔和安詳,完全有別於嚴酷的沙漠景象。然而,我眼前的風景其實是1970與1980年代戰爭與無政府狀態發生處,基督徒會在此與巴勒斯坦人及杜魯茲派作戰;在那裡,敵對的基督徒平民自相交戈,巴勒斯坦不同派系也內鬥頻繁;在那裡,停火次處多不勝數;在那裡,市區中分離宗教族群的拒馬一旁,千百基督徒與回教徒曾遭割喉兇殺;在那裡,持械搶劫與綁架,與戰爭不可或分;在那裡,以色列人曾入侵進行地毯式轟炸;在那裡,兩名總統、一名部長及數位社群領導人,曾遭暗殺。而且這一切都發生在這個外表迷人的地方,暴力不遠處就是豪華大飯店與精緻餐館(有些仍繼續經營),因此,記者對這場戰爭的報導鉅細靡遺,,因此,記者對這場戰爭的報導鉅細靡遺,使貝魯特成為有如神話的衝突地。
---Robert D. Kaplan,東進韃靼
在他的旅程記述裡,我看見自己在東地中海的旅行。對於黎巴嫩,在我腦海裡的總是壯觀不已的的Baalbek神殿、Tropoli的市集、臨海Byblos的腓尼基遺址。而這本書,喚醒了我的貝魯特記憶,想起黎巴嫩咖啡,苦、濃而香氣逼人。
這是黎巴嫩的首都貝魯特,在初春時節的某個早晨,經過長途的轉機,我的眼睛幾乎睜不開,但又奮力的想睜開,想看清楚這個超乎我想像的城市。貝魯特,我在中東清晨第一個見到的城市,優雅的遠遠超過我的想像!(我的想像又是什麼呢?只不過是新聞頻道拼貼出的記憶風景)我選擇靠窗的位置,狠狠的讓地中海陽光曝曬,我從沒想過在地中海的東邊,也可以享受優閒的陽光。
去年三月,我開始中東行旅,貝魯特是我一個看到中東朝陽的城市,印象非常深刻。我還記得,抵達的夜晚,不顧飛行疲累、行李遺失,繞著旅館周遭的巷弄,想看清楚這個城市的一切。我對這裡的一切實在太陌生太陌生了,在出發前甚至有人恐嚇我----不怕被炸?那裡不會還在打仗吧!我愉快的欣賞貝魯特夜裡的風景,看到打扮時尚的男男女女穿梭在一間又一間的精品店。是啊!怪不得人稱這裡是中東小巴黎,在巴黎看到的新款貨色,一個禮拜就會出現在貝魯特櫥窗!邊走邊晃,沿街的酒吧流洩爵士樂,人跟著搖擺起來。後來,在街角的一家冰淇淋店歇腳,店內飄來飄去的是年輕男女的法文,瞬間,我有點忘記我在黎巴嫩的貝魯特,在一個內戰打了十幾年的首都。
在路邊攤買了幾串烤肉串,邊走邊吃的回到旅館。覺得一切輕盈的出乎想像,打開電視,國際新聞台的焦點都鎖定在一個主題:當晚,西班牙馬德里發生爆炸。
後來幾過月,貝魯特真的有幾件爆炸案,當中一件,把總理哈里里炸死。
會在這時想起貝魯特這個城市,是因為最近正在看一本書「東進韃靼」(商務出版),是美國評論家Robert D. Kaplan紀錄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到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土庫曼的旅程,這條路線是古文明的焦點,希臘神話、聖經故事、荷馬史詩的疆域有大部分在這裡,自古,這一塊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然而,此刻,這一大片方位,卻被種族、宗教、政治激烈的拉扯,分崩離析,有如在果汁機裡頭絞爛的果渣。
此時看到這本書,格外有感觸,在過去一年的時間,我剛好走了Robert D. Kaplan路線的一半,讀這本書時,隱隱約約的聞到我到中東第一個早晨,在黎巴嫩喝到的第一杯咖啡香。
……這就是貝魯特,看起來柔和安詳,完全有別於嚴酷的沙漠景象。然而,我眼前的風景其實是1970與1980年代戰爭與無政府狀態發生處,基督徒會在此與巴勒斯坦人及杜魯茲派作戰;在那裡,敵對的基督徒平民自相交戈,巴勒斯坦不同派系也內鬥頻繁;在那裡,停火次處多不勝數;在那裡,市區中分離宗教族群的拒馬一旁,千百基督徒與回教徒曾遭割喉兇殺;在那裡,持械搶劫與綁架,與戰爭不可或分;在那裡,以色列人曾入侵進行地毯式轟炸;在那裡,兩名總統、一名部長及數位社群領導人,曾遭暗殺。而且這一切都發生在這個外表迷人的地方,暴力不遠處就是豪華大飯店與精緻餐館(有些仍繼續經營),因此,記者對這場戰爭的報導鉅細靡遺,,因此,記者對這場戰爭的報導鉅細靡遺,使貝魯特成為有如神話的衝突地。
---Robert D. Kaplan,東進韃靼
在他的旅程記述裡,我看見自己在東地中海的旅行。對於黎巴嫩,在我腦海裡的總是壯觀不已的的Baalbek神殿、Tropoli的市集、臨海Byblos的腓尼基遺址。而這本書,喚醒了我的貝魯特記憶,想起黎巴嫩咖啡,苦、濃而香氣逼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