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18, 2008

都是布希逼我去的


情人節當天,和Lonely Planet創辦人Wheeler夫婦吃了一頓愉快的午餐。

 細數書架上數十本Lonely Planet,這些指南幾乎是每次出門旅行最先買的入場券,對於一個「遠方」的認識,往往從lonely planet的架構裡伸出自己的觸角。從我第一次自助旅行開始,lonely planet就是背包裡一定存在的重量,他的存在讓我自己一個人走的時候,格外有安全感。從字裡行間淺顯易懂的英文裡,我一步一步的認識這個地球的一些角落。

 當然,若他成為「唯一」的指南時,就有許多值得爭議的地方。太習慣lonely planet的語法、lonely planet對餐廳與旅館的品味後,反而無法接納其他的指南,甚至看不懂其他的旅遊書。這種「偏食」的信賴一種指南,其實對旅人來說,並不是好現象。

 儘管這幾年對lonely planet的質疑越來越多,對自己那麼依賴單一品牌指南感到焦慮而購買多樣的指南,可是不可否認的,lonely planet佔據我旅遊書櫃的一大部分。

 既然砸了那麼多錢買lonely planet,甚至在曼谷買過lonely planet的盜版(買得時候還真看不出來是盜版,只覺得怎麼那麼便宜),我當然想見見這對影響這個地球上大多數背包客足跡的創辦人。
 在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遇見了Mr. Tony和Mrs. Maureen Wheeler夫婦,可能是旅行者渾然天成的氣質,我原以為高不可攀的兩個人,竟很容易親近,很輕鬆的就可以和他們聊了起來。我坐在Maureen 旁邊,她在就坐用餐前,在三張長條桌間尋找Tony的位置。可能是主辦單位要讓更多的人可以和他們分享經驗,Tony被安排在隔壁桌背對Maureen的位置。

 在餐會中,Tony簡短的分享Lonely Planet的創立過程。吸引的我是一張張他們在三十多年前一起開始同遊世界的照片,照片中的兩人是七零年代代表的自由、狂放氣質,嘻皮的奔放調調。Maureen說:「那真的是旅行的美好年代。」他們兩人一路買車上路,再把車子賣掉,繼續上路。初期為了服務旅友,兩個人窩在新加坡的小旅館兩個月,寫著亞洲的旅行指南。沒想到指南越做越大,大到成了一個企業,現在地球上大部分的地點Lonely Planet的作者都寫到了。Tony得意的說:「在南極的Port Lockroy,都可以買到lonely planetAntarctica!」

 年輕的背包客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化的程度,很容易被現實社會馴服。很多以前會走的路線、旅行的方式,對現在的我來說,都很難再次重來一次。社會化讓人「沈淪」到體貼自己甚至不想費太多力氣的旅行。社會的價值觀其實也或多或少影響自己旅行的品味,有時候,真的很虛榮。旅行只是消費行為。

 我不知道Wheeler夫婦面對從最初追求Cheap的背包客,變成今天地球各地都捧著的「明星」,是怎樣的心情。但那個勇闖天涯的傲氣,是還存在的。在走了地球那麼多地方後,Tony近年出版了一本「Bad Lands」。他說:「都是布希逼我去的。」他走訪了布希點名的「邪惡」國家,北韓、伊朗、伊拉克、古巴等,就想看這些國家到底有多「邪惡」。伊朗、古巴都給他很大的驚喜,至於伊拉克他則是在土耳其包計程車去的,沒料到那麼好去。只有北韓,讓他有點無奈。

 雖然Wheeler夫婦有一點年紀了(其實Maureen是看不出年紀的女人)、也有名有利,可是那種屬於旅行者闖盪天涯的「反骨」,仍然存在。別人威脅不要去的地方,就更有誘惑力。(去年,我就是看了lonely planet的Argentina,因為其中一頁寫著:RN40是南美最荒涼的公路。這句話,讓我和友人不假思索的就上路想看它有多荒涼。事實上,也真的很荒涼。)

 Lonely Planet風行世界,除了英文版,還有法文版,現在連中文版都已經出了好多本。去年,當我在書店看到Lonely Planet繁體中文版的「澳洲」立在書店時,我發待了好久。看到中文出現在封面,覺得好陌生,整個對lonely planet指南中熟悉的語法在那一刻完全崩解。

 「哇!繁體中文版耶!」朋友說。對習慣帶LP上路的旅人來說,真的很震撼,有點不真實。對三十年前的Wheeler夫婦來說,會出現這樣的旅遊指南效應,也是意想不到的真實吧!
(*照片翻拍於當日的簡報檔)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