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30, 2012

寄明信片比吃飯還貴,但還是要寄

   雖然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雖然智慧型手機到處氾濫、雖然靠著facebook可以一路打卡告訴全天下我現在在哪裡,但我還是喜歡買明信片、寫明信片、收明信片,相較於雲端科技的通訊,實體的明信片更有旅程風塵僕僕的感覺,收到明信片的心情和收到手機簡訊寫著「我在巴黎」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幾乎每趟旅程我都會寫明信片給友人與自己的信箱,試圖讓明信片延長旅行。對我來說,蓋上郵戳、郵寄抵達的明信片是最佳的旅行紀念品。通常寄給自己的明信片不太會寫什麼感受,而是庶務性的交代這一趟的行程動線、季節、氣溫、花多少錢,然後羅列此趟覺得最好吃的前五名食物與前五名的景點,當然,難玩與不符合期待的景點也要寫上去。


通常明信片都在已經返台後好幾天才會收到,心情早已調整到認命上班族的情緒,然而一張搭飛機而來的小小明信片卻可以讓日子又開了一扇登機門,看著當時的筆跡、記錄而讓思緒翹班,重新溫習一趟旅程。給自己的明信片像是一帖回魂散,重現旅行動線、溫度、氣味,雖已經遙不可及,但明信片證明了自己曾經經歷的美好。


 有時候,明信片是一架紙飛機。寫給友人的字句往往簡單到無創意,常常是:這裡很好玩,希望你也能一起同遊。不過寥寥數字卻可以搭著郵票(省下機票錢)從一個地方飛行回到台灣,每次在明信片上貼上航空貼紙時,都會羨慕明信片可以如此輕鬆自在的飛行。


 沾過郵戳、飛過天際的明信片彷彿有自己的旅行生命,和在書報攤新買的明信片氣味完全不同。儘管有些皺摺、儘管郵戳的油墨暈開、儘管一路上可能受到雨水的洗禮,歷經風霜的明信片活生生的就是一個旅行者的樣子,擺脫光鮮亮麗的外表,飽吸一路上的故事。收到明信片的時候,往往不在意正面的風景是什麼、背面的文字是什麼,反而珍惜她那千里迢迢流洩出的味道。


 通常到越遙遠的地方就越有高度的熱情寫明信片,想到明信片也要飛個大半個地球才能回到台灣就會很期待這種「壯遊」。在南極的時候最熱衷的事情就是寫明信片,當時走訪的多是英國研究站,明信片飛回台灣的路線非常曲折,必須先搭船到福克蘭群島,再從那個島搭飛機回英國,最後從英國飛來台灣。明信片的旅程比我還要艱辛,足足晚了我一個月才回到台灣。這種沾過極地企鵝體味、又造訪過倫敦的明信片,就像探險家的鞋子破破髒髒的,但很想把它放在展示櫃裡陳列。


 寫明信片這種事說簡單很簡單,但說難真的很難。在熱門的觀光區、已開發國家寫明信片、寄明信片非常容易,不過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沒那麼先進,這幾年去的一些國家讓寄明信片成了一種旅行的考驗。拉丁美洲許多國家有賣明信片的地方卻沒有賣郵票,買郵票必須去郵局,但郵局的營業時間都是平日白天(中間還有漫長的午休時間),有時候為了買郵票還必須變動行程、特別去找郵局。我曾經在聖誕節假期走訪智利,當時郵局都沒有營業,包包裡寫好的一疊明信片完全無法寄,只好回台貼上中華民國郵票郵寄給朋友。

 最重要的是,南美洲寄明信片的郵票很貴。在哥倫比亞本要寄幾張明信片回台,郵局的小姐再三提醒:「你真的要寄明信片嗎?我們都不寄明信片的,太貴了,寄一張明信片的郵資我們可以吃一頓飯。」明信片一張約十塊台幣,可是那張郵票卻將近90元台幣,如此貴氣的明信片若寄太多真的會破產。


 曾經收過友人自己畫的明信片,比起制式的風景圖片(有的還拍的很假),自己在旅途中速寫畫下的明信片,更是洋溢手感的禮物。對旅人來說,明信片是永遠不會被淘汰的旅程中之必需品。


幫親友挑選明信片是旅程中重要的行程之一



^買明信片的時候也可以觀察攝影者或設計者觀察一地的角度



 ^把明信片投入信箱,明信片即展開他自己的旅程。



^買明信片不貴,往往貴的是郵票錢,有時候買明信片的郵票就大傷荷包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每回收到自己旅遊寄出的明信片時,就想到您的這篇文章,寫得真好!請容我在臉書上與愛旅遊的朋友分享,謝謝!

享樂遊牧民族 said...

歡迎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