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3, 2010

去南極看的書

和南極有關的經典有很多,不過和往常一樣,我總是帶跟旅途風景完全不相干的書。由於這趟南極採訪主要是沿著謝克頓(Ernest Shackleton)在1914年到1916年的堅忍號路線(Endurance),那趟充滿奇蹟的探險之旅已經詳細的紀錄在「冰海歷險700天」(天下文化)裏,出發前儘管稿海淹沒,還是很認真的把它再讀一遍。

至於,描寫史考特南極探險之旅的「世界最險惡之旅」也在虎年鞭炮聲中讀完。啟程前,再把保羅索魯「老巴塔哥尼亞火車」下冊和阿根廷有關那幾章溫習一下,上飛機前,腦子還迴響著波赫士再三跟保羅說的話:不要去巴塔哥尼亞,那裡一無所有!不過我要重返巴塔哥尼亞、還要去南極,對波赫士來說可能是空白到極致的旅程。

因為在船上的時間達三個禮拜,再加上往來的交通與等待時間,非常適合帶一堆書去消磨時間。(我所讀的書多半在等火車、等巴士、飛機誤點間完成,誤點率極高的阿根廷航空,讓旅人有大量的閱讀時間)但因為行前太過忙碌,沒有認真挑書,就隨便帶了一堆,使得這趟旅程的記憶和以下的書奇妙的交錯。

1. 漫長的告別:我的第一本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是「當我們討論愛情」,那本短篇小說集對話非常劇場,讓人印象深刻。至於馬羅系列的偵探小說,我並不熟稔,但極愛「漫長的告別」的說故事方式,他讓人讀偵探小說的節奏變得很有詩意。從達拉斯飛往布宜諾斯艾利斯再轉去烏蘇懷亞的路上就是靠這一本。

2.大亨小傳:收行李時最後塞進去的一本書,其實拿得有點莫名其妙,但想到瑞蒙卡佛總會聯想到費茲羅傑,既然書那麼薄,也就帶了。腦子還閃過「挪威森林」裡渡邊君的名言「讀過大亨小傳五次以上的人,就可以跟他做朋友。」這是我第四次看這本書,卻是看得最入味的一次。從烏蘇懷亞到福克蘭群島的搖晃海域中,參與了蓋茲比豪宅內的盛宴與落寞。眼前的「綠燈」越來越黯淡,尤其人快要三十五歲的時候。
在暈船暈到頭昏眼花之際,讀到小說的最後一句: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我們奮力向前划,逆流向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進入過去)非常有臨場感。前所未有的閱讀實境。

3海圖迷蹤:這是這趟旅程中最應景的書,非常Arturo Perez-Reverte的說故事方式,雖然技巧不像「戰爭畫師」那麼厲害,可是Arturo Perez-Reverte對海的描寫讓處身在南極海域的我邊暈船邊點頭。這本書是在從南喬治亞到南極半島的四天航程中讀完,那四天狂風暴雨,船晃得震天具響,房間裡沒有一個東西沒在搖,我只能猛嗑暈船藥以及躺著。在被海洋像麵團般搓揉身體的海途中,讀著「海圖謎蹤」見證了書中所提及的海洋種種風貌。

對習慣海圖的人來說,一旦到陸地就會迷路、搞不懂路上的規則;但對比較熟悉「地」圖的我來說,置身在海洋,有如盲人、很迷惑。然而,船上的船員多半是長年在海上生活的人,宏都拉斯來的Luis說:「一下船,出了碼頭,我就不知道要怎麼辦!」在船上篤定的水手,離開海洋就會變得很徬徨。

海洋佔地球的百分之七十,然而,我對海洋的認識卻太少太少。


4.善惡花園:這本書我買了很久,也很久沒看完,老是停在第一章。不過,在橫渡惡名昭彰的德瑞克海峽的時光裡,我一口氣讀完約翰.伯蘭特這本有趣的書。不解的是,那麼流暢好看的小說,我怎麼以前會看不下去呢?或許是因為船上無娛樂、無八卦,看到有一本小說,細數一個小鎮的種種八卦,讓人眼睛都開了。下船後,非常想去美國喬治亞州的沙凡納瞧瞧。


5.懺情者的告白:這是下船後到El calafate等飛機讀的書。阿根廷航空非常會誤點,班機到起飛時間還沒瞧到蹤影,烏蘇懷亞到El Calafate 誤點兩小時、El Calafate到布宜諾斯艾利斯誤點三小時,還好有Orteil, Hanns-Josef這本書「懺情者個告白」,讓無聊的等飛機時光充滿了莫札特的音樂,歌劇「唐喬凡尼」序曲Deeeeeee的聲響也加入了這趟旅程。

除了虛實交錯的說故事方式,這本書讓我著迷的還有卡薩諾瓦對菜餚的講究,可能是吃船上的食物吃煩了,看到書中羅列的威尼斯菜色一路垂涎欲滴。


6暴食江湖:在三個禮拜被關在船上的時光,讀著焦桐暴食台灣的文章,對自己是非常殘忍的事。書中主要的佳餚、小吃,都在地球的另一端,必須飛行三十多個小時才吃得到。我把這本書借給已經旅行八個月的台灣旅人Vincent,他很久沒吃到台灣菜了,他看完書以後,只說:很殘忍。

這本書的迷人除了對飲食的考究外,還有焦桐自己的實作心得報告,他的煮飯方式、處理螃蟹方式、炒飯方式,都讓我想試做看看。


由於返台的行李太重,所以最後把書都留給要繼續流浪到六月的Vincent。只帶回了「大亨小傳」和「暴食江湖」,「大亨小傳」是人生的隱喻,至於暴食江湖則是我返台後要操作的範本。(不過,我回台後,第一件做的事情,竟然是做麵包)

Monday, March 22, 2010

清晨三點做麵包



南極回來後,腦子空空。連續幾天清晨三點就醒來,失魂感一直到某天上午三點烤了第一個麵包後才有了歸屬感。烤完了六百公克的麵包,房子洋溢著麥香,就像烤箱烤完後發出的叮咚聲響,日子也叮咚一聲回到了正常的作息,南極,飄的很遠很遠了。

參考了五分鐘免揉麵包的食譜影片,本想輕鬆的打發週末時光,沒想到麥香誘發我烘培的熱情,現在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做麵包,以及揣想著冰箱裏的麵團可以做出什麼樣的模樣與口感。免揉麵包是我做過最簡單的麵包,只是三杯水+6又1/2杯中筋麵粉+1又1/2大匙鹽+1又1/2大匙乾酵母粉,和一和就完成基本麵糰。其他的就交給時間。

初做的時候真的是簡單的讓人感到空虛,怎麼不到五分鐘就做好了,桌子還清潔的很,完全沒有「做東西」的痕跡。接著是兩個小時的發酵,看著麵糊一直冒泡泡、不斷膨脹長大,甚至快滿到鍋子上緣,麵粉發酵散發出的麥香讓人很有安全感,稍稍忘記了連續三十幾個小時搭機轉機的辛苦回台歷程。

整個過程最有「做」東西的感覺是麵糰從冰箱取出後的塑型工作,要整出好模樣又不能傷了氣孔需要一些技巧,我胡亂的捏出一個樣子、再靜待發酵,接著就把麵糰送進烤箱。整個製作過程,花最多的時間是等待,時間主控了麵糰的生命與滋味。

等待發酵、等待烘培的時間裡,我把以前在國外買的麵包烘培出拿出來翻了翻,對麵包的世界有更多的神往,想要自己做出更多口感的麵包。過去,我和妹妹總是沉浸在烤蛋糕、做甜點的世界,製作甜點不用太多的時間,製作到烘烤完成,常常不到一小時,很快的就能嘗到作品。做麵包則是完全不同的節奏,需要等待。

今天請教了麵包達人羊,決定明天就去買新鮮酵母,真期待新鮮酵母做出來的風味,那一定是截然不同的味道。突然,好希望趕快天亮,買好東西,繼續做麵包。


PS做好麵包的那個下午,還是忍不住想做甜點,於是做了麵包布丁......,多多也聞香品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