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8, 2005

團體旅行只是讓自己更台

 如果不是因為這兩年多在報社工作的緣故,我是不會去跑旅行社、不會去研究旅行社的產品、也不會參加有的沒的的媒體考察團。基本上,我是一個不喜歡團體旅遊的旅行者,對於集體行動畏懼、對於要彼此遷就感到不耐,因為認清這一點,所以在不得不參加的團體旅行中,我顯得格外與團體疏離。或許這是某一種封閉,只能跟自己,或是熟悉的朋友、家人同行,除此之外,都會在旅行中「演戲」演得很勉強、很僵硬。

 我一直覺得「團體」與「旅行」是很互相衝突的兩件事,許多人對旅行的想向都是到外頭透一口氣、感受異國文化、讓自己放空……,但是一旦加入「團體」旅行,卻是比待在台灣還要台的空間與時間裡。在台灣還沒有意識到三餐一定要吃,但是參加團體行、繳了團費,就會開始計算三餐時間、份量。在台灣不見得那麼長時間的與一夥人相處,團體旅行把一堆人綁在一台車上控制一樣的起床時間、一樣的吃飯時間、一樣的廁所時間、一樣的參觀時間。因為24小時相處的都是台灣人,所以團體旅行很難和當地人有什麼互動,很難在五到八天中和當地人對話,反倒是台灣的事情聊的特勤快、特深入,政治新聞、社會新聞、影劇八卦都在遊覽車中聊一輪。可能一年當中最台的時刻就是團體旅行的時候,平時自己都不會吃八菜一湯的中餐,但是大部分的團體旅行天天安排中餐廳。

 是的,團體旅行讓台灣人更加彼此照顧,也因此形成強大且堅固的小團體,不允許外人侵入,也因為彼此依賴,所以也很難自己去探索新鮮的事物。尤其跟著旅行團走,備受呵護,原來在台灣求生的本能全部喪失,每個人的心中都想著:反正領隊會安排一切!是故,自己完全不用和異國交涉。

 曾聽一個朋友說,她第一次去泰國時是跟旅行團,一路上都中文導遊、連當地的泰國導遊都會說中文,全「中文」的環境讓她以為泰國是說中文的國家(至少,中文很普遍)。第二年,她興沖沖的自己買張機票飛到曼谷渡假,沒想到一到機場整個人就信心崩潰,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說中文……。這聽來有些離譜,但是團體旅行的「貼心」照顧,常常讓人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不過不得不說,台灣旅行團真的把客人照顧得太好了,許多跟團出去的旅人,都變成嬌貴的嬰兒,需要領隊不斷的呵護、灌迷湯。

 當然,團體旅行有他的方便性,要不然也不會那麼受歡迎,而且是旅行市場的主流。只是,「體驗異國文化」,很難!異國文化的體驗不是看幾場民俗表演秀,或是吃幾頓風味餐就可感受。當一群台灣人一起看異國秀、一起吃風味餐,還是一個蠻台灣的文化情境啊!

 旅行,各有所好。只是我還沒感受到團體行的美好。儘管自己一個人旅行,也非常台。

Friday, November 11, 2005

回魂記----溫德斯、山姆謝普、蒙大拿、Butte


癱在戲院裡看Wim Wenders的新片「別來敲門」(Don’t Come Knocking),會來看這部片,除了為了溫德斯,還為了男主角兼編劇山姆謝普(Sam Shepard),二十年前他和溫德斯合作「巴黎德州」,而這之間,他寫過好幾齣令人驚豔的舞台劇,如True West等等。Sam Shepard長的極帥,至少在劇作家的領域裡,他可算是帥哥一枚,他的劇本出版品常常以他的照片當封面,可見他的face在書市有一定的魅力。

我只看過Sam Shepard的模樣,沒聽過他的聲音,這次去看電影,有很大的原因是想聽他的聲音、看眼技。不過最讓我震撼的,是電影的場景----蒙大拿州、布特鎮(Butte),今年五月我才去了那個小鎮,匆匆的讓我不記得曾經在那個小鎮吃個午餐、被及時雨淋了一陣。當電影的鏡頭帶到小鎮的煤礦場時,我才想起:是的,我去過,我曾倉促的對著煤礦場的高塔按下快門。於是溫德斯的Butte鎮故事,與我淺淺的記憶重疊,他用鏡頭帶著我回到現場,儘管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只是在這個新的故事裡,有Sam Shepard、有中年過氣明星的無奈、有人生的荒謬、有年少輕狂所爆出的後果……。

電影讓我回魂,想起漫不經心瞥過的小鎮,他的模樣越來越清晰……

Saturday, November 05, 2005

總是尚未準備好,就踏上旅程

最近出差都有點心虛,常常在沒啥準備的狀態下,就到目的地,眼前的景致和自己狹隘的知識有重大的落差,完全是用感受、直覺看風景。
若是自己提案、規劃的旅程,總是在出發前,已經把那個地方的地圖、相關景點、背景、美食,查了好幾回;而旅遊書再尚未出發前,就已經翻爛。然而,面對一些媒體邀訪的行程,就沒有那麼積極的找資料,總是想:反正到時候都有人準備好,只要人去就好了。
於是,我就在腦袋空空的狀態下,到了日本白川鄉的合掌村,面對這一棟棟動輒上百年造型有如薑餅屋的房子,除了拍照、還是拍照。回來翻一些資料,才知道這個位在群山間的村落,當時為了養蠶,才將屋頂以「合掌」的方式搭建,以保持室內的溫度,讓蠶能在溫暖的室溫裡吐絲......
密集的出差,有時候讓自己變得無感且無知。沒有出發前的準備,也無歸來後的沈澱,就是在消耗業者或航空公司想推的某個產品。
所以,自己旅行,和出差採訪,完全不同。動機不同,自然回報在自己身上的快樂也完全不同。

Friday, November 04, 2005

親愛的,我們在機場結婚吧!



 機場,不再是告別與重逢的場景。當我站在名古屋中部國際機場的婚禮現場,看著男女雙方的親朋好友一一獻上對新人的祝福,落地窗外的飛機起起落落,永恆的誓約與飛機高速的起降交錯,在這片填海填出的空港上,婚禮夢幻的不真實。

 沒想過機場可以來舉辦婚禮(當然也沒想過有機場會開發辦理婚禮的套裝產品),在戲劇場景裡,機場總是關鍵時刻會出現的畫面。日劇的橋段中,三不五時看到男女主角搭著計程車在必定塞車的高速公路上往機場的方向奔去,然後要在機場大廳裡來來回回的奔跑,尋覓心愛的人的身影,講出關鍵的那句話。情境喜劇Friends的結局也在機場發生,在跑錯機場後,Ross留住要飛去巴黎的Rachael身影。人來人往、交通繁忙的機場,總是戲劇轉折的重要場景。

 而在出境入境之外,新的機場有越來越多娛樂功能,它不只是交通的樞紐,它也可能是某些人人生關鍵時刻的關鍵場景。名古屋機場的婚禮舉辦相關產品,讓機場成了情人們的戀愛結婚新地標。除了可以在機場內舉辦婚禮,機場裡的婚宴餐廳如法國餐廳Queen Alice,景觀好的讓人想說:「親愛的,我們在機場結婚好嗎?」Queen Alice有大片的落地窗讓新人及親朋好友們可邊用餐、邊看飛機起降,藍天、海景就在眼前,喜宴就在碧海藍天、飛機起落間進行,算是我近期看到最不真實的婚禮場景。(兩個月前曾去新加坡專程看各式婚禮場景,包括:動物園婚禮、潛水婚禮、鳥園婚禮……,而這些和機場比起來,立刻遜色。)

 今年有兩次經過名古屋機場,五月的時候只是短暫的轉機,在嶄新且遼闊的機場閒晃,尚未感受到這個機場的新意。當時,正是愛知萬國博覽會熱鬧上場的季節,辦理出關手續的旅人排成一條條的長龍。前幾天,則是專程到名古屋一趟,出關後專程逛機場,才發現這個機場大有名堂。與其說他是機場,不妨說他是蓋在空港上的百貨公司,許多當地人來這個機場吃飯、逛街、約會。帶我逛機場的聯合航空工作人員Hiroshi Hamada就說:「有時候一天會有六萬人湧進機場,然而真正搭飛機的只有兩萬人!」名古屋人的確把中部國際空港當作休憩新天地,餐廳、商店擠滿了人,而在三樓的Sky Desk上,則看到不少情侶、家庭、老老少少在露天看台上,感受機場的超大強風、近距離的看飛機滑行、起飛、降落……,照相手機在看台上喀擦喀擦的響。

 萬國博覽會結束了,然而博覽會期間的重要出入口名古屋的中部國際機場更凸顯他的多功能,吃飯、約會、泡湯、婚禮、畫展……,這個機場全部包辦。機場來來去去的不只是旅人,還有盛裝打扮、生命在這裡轉彎的芸芸眾生。

機場,有無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