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7, 2008
Friday, June 20, 2008
618這一天

六月十八日,本來是很尋常的一天。這是我來重慶正式採訪的第一天,對這個城市非常陌生,當初會選擇來這裡完全就是對「重慶」這兩個字有奇妙的熟悉感,除了他是戰時的大後方外,小時候家旁邊還有一間「重慶國中」.......。
在成都的時候,同行的北京朋友警告我:「重慶市知名的火爐城市,你六月去小心別被曬死。」
抵達的時候,風和日麗,看到很久沒在大陸見到的藍天。陪我一起採訪的國台辦處長也說:「你運氣真好,重慶很久沒有這樣的天氣,能見度那麼好。」
這個城市是立體的,建築依著山而建,市中心一棟一棟密密麻麻的,有一瞬間我還以為自己在香港。城市倚著山、前面是長江流過,單地理環境就很特殊。我無法直接的說這個城市非常好玩,不過,他非常有特色。立體的城市結構其實是出乎我想像的。我沒想到重慶竟然是長這個樣子。
一早,到解放碑晃晃。碑前搭起了舞台、放滿了塑膠椅,舞台上的表演人員正在綵排著。原來,今天正是重慶市成為直轄市的十一週年。下午採訪了副市長,才知道重慶劇烈的改變是這五年的事情,同行的友人三年前曾經來過,他不敢相信重慶變得那麼城市感、那麼乾淨。
在風和日麗的氣候裡,我在這個山城爬上爬下,觀察著這個聽起來很熟悉看起來很陌生的地方。晃著晃著,碰到一個廣西騎士溫豐優,他跟著奧運聖火騎著腳踏車。幾天前奧運聖火才在重慶,他就趕來這裡,順便在此休息兩三天。他說:「重慶是補給的好地方。」他的輪子踏過新疆、西藏,接著,他要繼續追著聖火騎。
這是個有希望的地方。
傍晚,翻著「重慶晚報」,裡頭有618重慶成為直轄市十一週年特刊。看著特刊,對這個城市的身世更有興趣了。因為報紙有斗大的618這個數字,所以,我對今天日期特別深刻。
晚上,回飯店吃飯。大陸新聞中心的同事跟我說:「台北人心惶惶,報社要裁員五百人。」在遠方的我們,只能猜大致的狀況。胡亂吞了飯,立刻找網路想瞭解消息,雖然消息多是謠言但看了很煩。事情總是從別的媒體得知,自家人總是最後知道。此刻在台北的同事,正在報社焦慮的等候「消息」。一整天的「新希望」突然飄來慘霧。
這就是618這一天。
在成都的時候,同行的北京朋友警告我:「重慶市知名的火爐城市,你六月去小心別被曬死。」
抵達的時候,風和日麗,看到很久沒在大陸見到的藍天。陪我一起採訪的國台辦處長也說:「你運氣真好,重慶很久沒有這樣的天氣,能見度那麼好。」
這個城市是立體的,建築依著山而建,市中心一棟一棟密密麻麻的,有一瞬間我還以為自己在香港。城市倚著山、前面是長江流過,單地理環境就很特殊。我無法直接的說這個城市非常好玩,不過,他非常有特色。立體的城市結構其實是出乎我想像的。我沒想到重慶竟然是長這個樣子。
一早,到解放碑晃晃。碑前搭起了舞台、放滿了塑膠椅,舞台上的表演人員正在綵排著。原來,今天正是重慶市成為直轄市的十一週年。下午採訪了副市長,才知道重慶劇烈的改變是這五年的事情,同行的友人三年前曾經來過,他不敢相信重慶變得那麼城市感、那麼乾淨。
在風和日麗的氣候裡,我在這個山城爬上爬下,觀察著這個聽起來很熟悉看起來很陌生的地方。晃著晃著,碰到一個廣西騎士溫豐優,他跟著奧運聖火騎著腳踏車。幾天前奧運聖火才在重慶,他就趕來這裡,順便在此休息兩三天。他說:「重慶是補給的好地方。」他的輪子踏過新疆、西藏,接著,他要繼續追著聖火騎。
這是個有希望的地方。
傍晚,翻著「重慶晚報」,裡頭有618重慶成為直轄市十一週年特刊。看著特刊,對這個城市的身世更有興趣了。因為報紙有斗大的618這個數字,所以,我對今天日期特別深刻。
晚上,回飯店吃飯。大陸新聞中心的同事跟我說:「台北人心惶惶,報社要裁員五百人。」在遠方的我們,只能猜大致的狀況。胡亂吞了飯,立刻找網路想瞭解消息,雖然消息多是謠言但看了很煩。事情總是從別的媒體得知,自家人總是最後知道。此刻在台北的同事,正在報社焦慮的等候「消息」。一整天的「新希望」突然飄來慘霧。
這就是618這一天。
Sunday, June 15, 2008
安床

過去對農民曆上的「安床」沒有特別的感受,不過當我決定接收阿婆的床之後,「安床」變成很大的事情。
端午節回新竹拜拜,拜拜的前一天才打電話到「清新」,問了他們從英國運來的床船期是何時。但回去燒香的那個早上,扛了那張阿婆房間的椅子,接著,就問叔叔那張已經被拆了的床。
一個禮拜後,同樣是星期天,床從新竹運來了。今天是農民曆搬家安床的大好日子,連日的陰雨在今天早上竟然是藍天白雲。我站在窗口等著這張床來,看到貨車後頭放著床片。我不曉得拆開來床長成這個樣子。這張床我小時候睡過、爸爸小時候也可能睡過,有幾年過年妹妹、我、和阿婆是一起擠在這張床上。即使是睡三個人也不覺得擠。
看著師傅幫我組床,才明白農民曆「安床」的意思,古老的床真的是需要「安」,不像現代床只要搬進來、擺著就好。師傅對著隼頭俐落的把床片架成一個安穩堅固的空間。
沒想到,我要睡的是這樣的床。充滿故事和回憶的床。很幸福。
Wednesday, June 11, 2008
還是敲了
丈量
Sunday, June 01, 2008
用酒寫下的生命辭典

每次看紅酒的書,都有要畫表格、做筆記的衝動,該用什麼樣的杯子、該怎麼看酒淚、該嗅出什麼氣味,是皮革、是礦石、是黑醋栗、還是香草;甚至,在知名的酒漫畫裡,還為每一款名酒搭上了一個視覺性的情境:峇里風情、古堡場景……,囫圇吞棗的吞下一些酒的知識,但僅止於知識,只是一個又一個的辭條。
不過,這些辭條,和一個人的生命歷練有了對話、創造了故事,就讓辭條不再只是一個冷冰冰的專有名詞。近期大辣出版社出的「戀酒事典」就是一本用酒的專有名詞串出來的迷人生命風味之書。
法國知名的散文家Bernard Pivot,將原本硬梆梆的葡萄酒術語,從A~Z,以自己的飲酒經驗出發,寫下了這本迷人的葡萄酒書「戀酒事典」Dictionnaire amoureux du vin。他不是一般的葡萄酒工具書,也不是葡萄酒教育性讀物,他是引領讀者進入葡萄酒生活、文學、旅行的迷人散文集。
Bernard Pivot的生命經驗一直被葡萄酒所左右,他家本身就是薄酒萊農戶,他應徵記者工作時也是因為和總編輯聊起酒而被錄取。他的葡萄酒文字是溶於生命中的,而不是炫耀性的追求名牌、名酒、超乎神技的品出虛無的味道。因此,看完A到Z,我有如飲下Bernard Pivot的自傳,看到葡萄酒在這個作家身上所釀出的味道。
比方說,他寫到香檳,他如此定義:
Champagne
要能在最佳狀態下品味香檳細緻的香氣,得保持空腹,或者至少得讓口腔乾乾淨淨,準備鋪上一層新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香檳明明被丟給餐後甜點,卻又搶著當餐前的開胃酒。沒有負擔,沒有壓迫感,香檳在輕盈的氣泡裡將鼻子和口腔喚醒。香檳清新、刺激、緩慢的開場給人一種鮮活的愉悅,而且源源不絕。......
高中畢業會考通過?開香檳!終於拿到駕照?開香檳!二十歲了?開香檳!要跟人上床了?開香檳!跟人上過床了?開香檳!(不過這種事不一定大家都會開香檳啦。)老闆跟你簽長期雇用契約了?開香檳!買新車了?開香檳!懷孕了?開香檳!(不過這種事不一定大家都會開香檳啦。)小孩生出來了?開香檳!
幸福又自豪。
......
因為香檳會冒氣泡,因為香檳有泡沫,因為香檳是歡樂的,它從來就是和順利成功,和凱旋戰功相連的。賽車選手站在領獎台上噴得一身都是香檳,足球、橄欖球選手在更衣室裡也一樣,這畫面給人的感覺是喧鬧甚於美味。不過對香檳的名聲來說,以如此方式和青春的歡樂、冠軍的榮耀結合在一起,似乎還是很棒。我們在大船下水時犧牲了很多瓶香檳,這是行之有年的作法,當郵輪通過始航線的時候,大量的香檳也跟著流了出去。最早登上安娜普納(Annapurna)峰頂的埃爾佐(Herzog)和拉什納爾(Lachenal)打開了在一號營地等著他們歸來的唯一一瓶香檳。寇斯特(Costes)和貝隆特(Bellonte)於一九三○年九月二日駕飛機橫越大西洋,中途無任何停留補給,在兩人凱旋飛抵美國時,不知是寇斯特還是貝隆特,怨嘆他們來的時候竟然忘了帶香檳。.......讓我大吃一驚的是,在法國喝酒時常跟人說「親親」,沒想到親親這個詞竟然來自中國,是廣東方言「請」,Bernard Pivot是這麼敘述:
「親親!」(«Tchin-tchin !»)是一個很好玩的感嘆詞,它來自請-請(tsing-tsing),這是一個招呼用語,是來自廣東的洋涇濱英語,用於日常生活的普通情境,邀別人喝啤酒,喝礦泉水或是喝可口可樂,喝什麼都可以。
Bernard Pivot流暢的寫出葡萄酒的典故、歷史、文化、文學中的葡萄酒角色,而關於他自己生命經驗的那一部份,更讓人著迷。飲酒文化不就應當如此,他是和生活、生命有對話的,而非單單是酒標上的城堡圖騰、年份,更非品牌的追逐!
不過,這些辭條,和一個人的生命歷練有了對話、創造了故事,就讓辭條不再只是一個冷冰冰的專有名詞。近期大辣出版社出的「戀酒事典」就是一本用酒的專有名詞串出來的迷人生命風味之書。
法國知名的散文家Bernard Pivot,將原本硬梆梆的葡萄酒術語,從A~Z,以自己的飲酒經驗出發,寫下了這本迷人的葡萄酒書「戀酒事典」Dictionnaire amoureux du vin。他不是一般的葡萄酒工具書,也不是葡萄酒教育性讀物,他是引領讀者進入葡萄酒生活、文學、旅行的迷人散文集。
Bernard Pivot的生命經驗一直被葡萄酒所左右,他家本身就是薄酒萊農戶,他應徵記者工作時也是因為和總編輯聊起酒而被錄取。他的葡萄酒文字是溶於生命中的,而不是炫耀性的追求名牌、名酒、超乎神技的品出虛無的味道。因此,看完A到Z,我有如飲下Bernard Pivot的自傳,看到葡萄酒在這個作家身上所釀出的味道。
比方說,他寫到香檳,他如此定義:
Champagne
要能在最佳狀態下品味香檳細緻的香氣,得保持空腹,或者至少得讓口腔乾乾淨淨,準備鋪上一層新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香檳明明被丟給餐後甜點,卻又搶著當餐前的開胃酒。沒有負擔,沒有壓迫感,香檳在輕盈的氣泡裡將鼻子和口腔喚醒。香檳清新、刺激、緩慢的開場給人一種鮮活的愉悅,而且源源不絕。......
高中畢業會考通過?開香檳!終於拿到駕照?開香檳!二十歲了?開香檳!要跟人上床了?開香檳!跟人上過床了?開香檳!(不過這種事不一定大家都會開香檳啦。)老闆跟你簽長期雇用契約了?開香檳!買新車了?開香檳!懷孕了?開香檳!(不過這種事不一定大家都會開香檳啦。)小孩生出來了?開香檳!
幸福又自豪。
......
因為香檳會冒氣泡,因為香檳有泡沫,因為香檳是歡樂的,它從來就是和順利成功,和凱旋戰功相連的。賽車選手站在領獎台上噴得一身都是香檳,足球、橄欖球選手在更衣室裡也一樣,這畫面給人的感覺是喧鬧甚於美味。不過對香檳的名聲來說,以如此方式和青春的歡樂、冠軍的榮耀結合在一起,似乎還是很棒。我們在大船下水時犧牲了很多瓶香檳,這是行之有年的作法,當郵輪通過始航線的時候,大量的香檳也跟著流了出去。最早登上安娜普納(Annapurna)峰頂的埃爾佐(Herzog)和拉什納爾(Lachenal)打開了在一號營地等著他們歸來的唯一一瓶香檳。寇斯特(Costes)和貝隆特(Bellonte)於一九三○年九月二日駕飛機橫越大西洋,中途無任何停留補給,在兩人凱旋飛抵美國時,不知是寇斯特還是貝隆特,怨嘆他們來的時候竟然忘了帶香檳。.......讓我大吃一驚的是,在法國喝酒時常跟人說「親親」,沒想到親親這個詞竟然來自中國,是廣東方言「請」,Bernard Pivot是這麼敘述:
「親親!」(«Tchin-tchin !»)是一個很好玩的感嘆詞,它來自請-請(tsing-tsing),這是一個招呼用語,是來自廣東的洋涇濱英語,用於日常生活的普通情境,邀別人喝啤酒,喝礦泉水或是喝可口可樂,喝什麼都可以。
Bernard Pivot流暢的寫出葡萄酒的典故、歷史、文化、文學中的葡萄酒角色,而關於他自己生命經驗的那一部份,更讓人著迷。飲酒文化不就應當如此,他是和生活、生命有對話的,而非單單是酒標上的城堡圖騰、年份,更非品牌的追逐!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