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31, 2017

獨立時代 立陶宛.維爾紐斯

^十字架山是立陶宛代表性的景點。

^立陶宛保留中世紀古城面貌

^馬鈴薯鑲肉是家常美食。 

^對岸共和國是城市裡很有意思的藝文聚落 

^對岸共和國的憲法牆


作為第一個脫離蘇聯獨立的國家,立陶宛燃起波羅地海的獨立之火,敲響蘇聯的喪鐘。獨立是會上癮的,獨立七年後,首都維爾紐斯內還建立「對岸共和國」。在獨立時代,獨立建國似乎是讓人羨慕的輕而易舉。

從波蘭華沙搭了九個小時的夜車抵達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清晨八點,陽光早已爬滿牆面,高緯度的初夏日光特別有穿透力,高聳的聖安妮天主堂、典雅的聖尼可拉斯東正教堂、潔白的中央大教堂與更多的十字架交織出這個中世紀城市的天際線。在這個面積僅六萬五千三百平方公里、人口近三百萬人的國家,首都維爾紐斯結合八百年前立陶宛大公國的氣勢,以及新興國家的清新。不同於波蘭讓人陰鬱的戰爭印記,這個曾經和波蘭同為聯邦的小國顯得跳tone;比方,運動酒吧總是轉播籃球,相較於整個歐洲瘋足球,它顯得與眾不同。

保鮮

我和Rita約在市政廳廣場見面,她曾經在哈爾濱的電子公司工作兩年,後來因為愛情的召喚回到故鄉,目前是翻譯工作者。「為什麼是哈爾濱?」我好奇地問。她說:「因為那裡跟這裡差不多冷啊,我習慣待在冷的地方。」維爾紐斯冬天可以冷到零下三十度,夏天均溫二十度。明明是初夏,但迎接我的陽光其實只有五度,城市是一座冷藏室,在低溫裡保持新鮮感。「台灣不是也很迷籃球嗎?我之前看NBA有看到Jeremy Lin,他很不錯耶。」真的很鮮,來歐洲那麼多回,第一次聽到歐洲人跟我討論林書豪。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對籃球的喜愛連帶讓立陶宛對美國有好感,在市政廳的牆上,竟然還刻著小布希的話:「任何人與立陶宛為敵,就是與美國為敵。」和我同行的德國遊客不置可否的說:「這簡直是幫派的恐嚇,被布希保護我不覺得值得驕傲!」但對獨立僅二十七年的小國而言,有大國當靠山是必要的,它積極的加入北約、歐盟,就是想要擺脫恐怖鄰居俄羅斯的野心。Rita指出,以前我們覺得獨立後就可以做主、能擺脫蘇聯的控制,但是2014年俄國併吞克里米亞事件,讓大家突然驚覺:原來蘇聯根本就沒放棄把我們吃回去。波羅地海三小國積極地把自己往西邊靠。愛沙尼亞認為自己屬於北歐,拉脫維亞覺得自己是西歐,而立陶宛來就跟波蘭連著,在血緣上就是歐洲。

獨立

獨立得來不易。我們沿著Pilies街走到大教堂的廣場。Rita指著腳下一塊寫著STEBUKLAS(立陶宛文:奇蹟)的地磚說:1989823 日,從這個點,人們手牽手一路牽過拉脫維亞、延伸到愛沙尼亞塔林,兩百多萬人加入這條長達六百公里的人鍊。這場示威活動彰顯了我們欲脫離蘇聯的堅定意志,半年後立陶宛就率先獨立。」那場被稱為「波羅地海之路」的和平示威,緊緊地將三國命運連在一起,獨立之後,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難題。

路標指著「對岸共和國」(Uzupis Republic),最初會動念造訪立陶宛就是想看看這個位在維爾尼亞河另一側的國。我問Rita:「在地人是因為對現實不滿,所以才想再建另一國嗎?」她笑著說:「人永遠不會滿足的,從蘇聯轉型到自由市場,也是有人不適應,不過對岸共和國,比較像是文青獨立建國。」對岸共和國成立於1997年的愚人節,有自己的國旗、總統、憲法,我們站在有二十幾個語言版本的憲法牆前,找到中文版的憲法,忍不住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著法條;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權利/每個人都有變得獨一無二的權利/每個人都有愛的權利/每個人都有不被愛的權利/每個人都有無所事事的權利/每隻貓沒有義務要愛牠的主人,但必須在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洋洋灑灑的四十一條,簡直是美麗的詩句。

酒國

不同於標榜自治區的丹麥哥本哈根「自由城」總是飄著虛無與大麻的氣味,對岸共和國呈現的是小清新式的烏托邦。畫家在工作室創作但會理會觀光客、書店的老闆一邊打著毛線衣一邊回答旅客追問哪家酒吧有趣、鞋店的後方是型男沖煮著咖啡還邀請路過的人一起品味,連貓咪都跟初來乍到的我撒嬌,在腳旁繞圈圈。

標榜獨立與自由的地方,總少不了小酒館。在對岸共和國洋溢波西米亞風的Snekutis酒館裡碰到來自挪威的KenMatt,他們從奧斯陸飛來度週末。挪威長年被聯合國認定為幸福指數第一名的國家,但這兩名酒客覺得此處更幸福。Ken說:「在這裡喝酒太划算了,我們花一百五十歐元的來回機票錢,可以在此處自由自在地暢飲。一百五十歐元在高物價的挪威根本喝不茫!」在維爾紐斯的酒吧點一杯啤酒大概兩歐元,Rita說:「如果籃球是我們第一個信仰,第二個信仰就是啤酒了。維爾紐斯有不少精釀啤酒,大家很習慣餐餐喝啤酒。」此外,從蘇聯統治時期留下來的伏特加傳統,再加上流傳好幾個世紀的草藥酒風味,酒徒在此堪稱置身天堂。Ken在我的地圖上標記著:Piano Man BarBukowskiPortobello……,分享著哪家香腸好、哪家cheese好、哪家有好吃的馬鈴薯鑲肉丸Zepilline,他用酒精畫出自己的國界。

意志

翌日酒醒,搭著他們的順風車先去市郊的特拉凱(Trakai)湖上城堡感受在地人對浪漫的想像,再往北行兩百公里到最知名的景點十字架山。自從2002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造訪過後,那山更被稱為北方的耶路薩冷。我原以為是個山頭,沒想到只是個小小的山丘,Rita不好意思的說:「立陶宛為平原地形,最高的山只有三百多公尺,這其實是小土丘。」儘管是土丘,也不減超過五萬個大大小小十字架插出來的震撼感。Rita表示,一百多年前人們為了祈福也為了信仰,習慣性地來此插上十字架,尤其在蘇聯統治的那幾年,這個山頭更是許多人心靈的出口。在共產黨不能信教的規定下,人們還是偷偷地來插十字架,就算俄共要燒毀所有的十字架他們也不怕,就這樣一直插一直插。

求獨立最需要的無非是頑強的意志,在十字架叢林裡,想起對岸共和國憲法的最後三條:不要被打敗/不要還手/不要投降。獨立之路,沒那麼簡單。


*旅遊資訊

航班:從台灣出發可搭乘土耳其航空前往立陶宛維爾紐斯。
簽證:持台灣護照造訪立陶宛免簽。
遊程:立陶宛相關遊程可上網 www.vilniuswithlocals.com ,該網站亦提供免費的市區導覽遊程。


(原刊載2017/06/21壹週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