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6, 2022

沒辦城市博覽會的基隆也很美


 六月,很多朋友都去了基隆城市博覽會。臉書和IG上都是美照,普遍的反應是:基隆變美了,和想像的不一樣!那想像的又是怎麼樣?


這一年多在內湖工作,唯一讓人會心一笑的小快樂就是內湖離基隆非常近,開車上交流道然後滑下去就到了。過去我覺得去基隆麻煩,有海有山想起來就像城市的遠方,但疫情期間我比較常開車跑東跑西,赫然發現從內湖去基隆的距離跟去中和板橋差不多。重點是下交流道就可以看到直通國際的港口,二十分鐘內的場景切換猶如魔法。


基隆近到中午休息時間可以殺到西岸碼頭吃個沙茶牛肉、沙茶牛肝,再一大盤咖哩沙茶炒烏龍,暢快的滿足感讓人覺得忌口澱粉或不吃澱粉是很愚蠢且浪生命的事。重點是,吃完再奔回辦公桌位子的時間都比跑去好市多買生魚片還是墨西哥雞肉捲的同事快。但基隆很難讓人想立刻殺回來,通常去了,下午就要請休假了。


吃完沙茶牛肉總是想要喝杯咖啡,於是車子開到明德大樓旁,通常我可以好運的停在愛二路「連珍餅店」旁邊的停車格,若運氣普普就開到仁愛市場地下停車場,然後一路逛著騎樓、爬到明德大樓二樓的老字號「上選咖啡」喝一杯。


明德大樓完工後,「上選咖啡」就進駐了,見證蓋在旭川上大樓的風光歲月,過往依賴國際港貿易還有船員生態的熱鬧委託行、卡拉OK早已蕭條,取代而之的是有時光感的咖啡香氣。髮色銀白閃亮的童老闆其實年紀不大,戴著紅色鏡框的眼鏡,更顯時尚。她總是俐落的溫杯、專注的用虹吸式咖啡爐煮著咖啡;看著那大大小小滾燙的泡泡衝上咖啡粉然後浸潤出焦香、最後沈積成像是菲律賓薄荷島般的巧克力山,視覺與心情都得到安慰。她數十年如一日的烹煮咖啡、服務的客人八成以上是熟客,走進咖啡館就像造訪一個溫馨的客廳,彷彿大家約好彼此照應一起變老。吧台坐著魚行老闆、角落坐著郵差、另一端則是廟口賣麵的大姊,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奮鬥超過三十年,大夥兒在在這裡喘一口氣、然後繼續拚經濟。


要在這棟四十多年的大樓裡度過咖啡時光真的是太容易了。二樓靠海那側的是「鳥巢咖啡」,挑個靠窗的座位就可以看海甚至大船入港到深夜(可惜疫情期間少了太多大船),秋冬還可以看到黑鳶在港口盤旋;往仁愛市場那端的至善大樓二樓則是香港風情的「曙‧ 初見咖啡」,要拍「阿飛正傳」風格的網美照就是那裡了。至於明德大樓一樓靠海邊處的「小義大利」,一直讓我有置身異國的感受,它是那種你一下郵輪、想要喝杯咖啡呼吸異國空氣的咖啡館。坐在走廊的位置、吹著海風,可以幻想這風把自己吹向遠方,而老闆豆單上衣索比亞、辛巴威之類的單品豆名稱,無疑又魔幻的把人航向非洲大陸。此外,大樓中段一樓的「夏朵咖啡」咖啡館則是古典歐風,由於他營業時間到半夜(小義大利六點關門、上選五點關門)、又靠街道,有時候想看路人來來去去或是等崁仔頂開市就會耗在這。


當然,要等到半夜兩三點開市的崁仔頂有點挑戰,如果打算逛崁仔頂我通常會回家睡一覺再來。畢竟去「崁仔頂」都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和堅定的目標物,不外是拍東西或是買新鮮的海鮮,這兩件事情都不能以「閒情」處理,也無雅致純欣賞。


若我在傍晚時分還流連於明德大樓這一帶咖啡館,我的心願常常只是等六點在崁仔頂橋上開市的那攤鹹湯圓(孝一路和忠三路交叉口)。老闆約莫六點就把湯圓攤車定位,然後老練的用篩子煮三角形鮮肉湯圓和豆乾包,融合著筍絲和油蔥香氣的大骨湯頭是有歷史的地方才會有的滋味。在這個湯圓攤可以慢慢喝著湯,看著基隆華燈初上,斜對角的滷肉飯紅燒鰻魚羹已聚集了人潮,再晚一點運送魚貨的卡車就會慢慢的湧來。在基隆吃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想要去張羅甜不辣、豬肝腸都有各自的路線與時段。


很多人說基隆路很窄、很難停車、腹地很小,但做為國際港的基隆,他的腹地向來就是遼闊的大海。至於停車的趣味,只有懂基隆的人可以體會。只要不焦急、不抱怨,還是可以瞄到一個讓人覺得懷疑確可以停的位置。(我不否認要對基隆有愛才會有找車位的耐心和信心)儘管停車的位置可能離要去的地點有點距離,但這段散步路線常會有新發現,原來這個三角窗有好吃的乾麵、那個小巷旁有好喝的素湯。店家多半小小的且不張揚,不管有沒有辦城市博覽會他們都以自己的時區運作著。


我幼時的基隆記憶都是濕漉漉且灰濛濛,還加上爬不完的階梯。兩個舅舅住在中正公園附近,每年過年都要跟著媽媽到基隆拜年,外頭濕冷所以無法出去玩,但團圓飯的酒桌卻很熱。儘管幼年不能喝酒,但可以感覺到大人們到基隆吃飯比去其他地方吃飯快活,端上來的花枝肥、明蝦甜,小時候經驗過的「好料」與「澎湃」都是在基隆的餐桌。


很奇怪,這幾年因為工作很常造訪基隆,卻覺得基隆沒有以前濕也不常下雨,去的時候多半好天氣,常常可以不帶雨具乾爽下莊。離開的時候總是會到「連珍」買幾盒芋頭球、鑽進「全家福」買盒元宵,可以的話還會到舊稱勝利巷的中正路656巷的「文化美容院」跟韓國大姊買包泡菜。這條巷弄過去是韓僑的聚落,現在僅剩黃大姊。


物換星移,儘管基隆有全新的都市規劃、很潮的藝術展覽,但在這個曾經是台灣通往國際的港口處,還是會著迷於由時光陶鑄出來的本來面目,比方明德大樓二樓盒子有點泛黃的模型店、比方模型店對面的美術用品店,或是往後走的「八斗子林太太」裁縫車搭著鄉土劇哭喊的聲響……時光的魔法自然地在這裡策展,每一次的造訪都情不自禁的流連。

(本文首刊於OKAPI玩真的專欄2022-06-28)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