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01, 2008

2008企鵝年之四



大地上的黑點點
企鵝很會游泳,同行者還問:「他們是魚類還是鳥類?」
Posted by Picasa

2008企鵝年之三

就是這樣坐著或趴著拍企鵝。

企鵝移動時有時候會用滑行
Posted by Picasa

2008企鵝年之一



腳下紅紅的海菜之類的東西

企鵝也會飛,
Posted by Picasa

2008繼續看企鵝




Posted by Picasa

企鵝迎接2008

這是我在南極看到的第一批企鵝,半月灣上的頰帶企鵝

這一隻我最喜歡,很想抱來養。

企鵝在斜坡上搖搖晃晃,非常可愛。

以為會看到更多頰帶企鵝,沒想到這一趟只在半月灣看到。
Posted by Picasa

Sunday, December 30, 2007

最想跨年的地方

最近和友人間的對話常是:「要去哪跨年?」對於今年的跨年活動我有點冷感,可能長途旅行久了,累了。今年夢想中的跨年活動不是101煙火,而是重回布宜諾斯艾利斯的Bar Sur,一個讓人忘記時間在運轉的地方。

Saturday, December 29, 2007

2007的最後落日




雲嘉南採訪是今年最後一個出差,也是南美回來後第一回的國內旅遊採訪。很久沒有到雲嘉南一帶,在狂吃馬蹄蛤、烏魚子的腦滿腸肥下午,看了候鳥在西南海濱駐足,最後,趕在天黑的前一刻到井仔腳看鹽田。西南海岸的落日好豔麗、陽光暖暖的,讓人想曬棉被。這是今年在台灣看到的最後一次夕陽,也是最美的一次。在寒流來襲的今天,格外想念。2007就這樣結束了。


Monday, December 24, 2007

耶誕盛宴


為了這一餐,大尾巴羊與獅子已經忙了一個禮拜。獅子說:「我已經聞了一個星期的奶油與蛋的味道。」
從南美洲回來後的一個禮拜,我第一次離開台北,去南投,就是為了吃出發前約好的這一頓聖誕大餐。儘管現實感還沒有完全回來,加油的時候還會猶豫要靠左邊還是靠右邊,在高速公路奔馳時還會想到RN40,但為了吃,跑兩百多公里的力氣與決心還是有的,況且還是去吃「環遊世界」料理。
這張圖是當晚的點心SET。左上是德國聖誕蛋糕,左下為法國南部國王餅,右下是俄國起司餅乾,由上是法國藍帶蘋果派。中間是來自烏茲別克的碗。所有的點心、餐點都出自「食之真味」的廚房。
感謝蘊慈和惠玲,讓我有一頓難忘的聖誕餐。這也是我第一回坐在聖誕樹旁用餐呢!

Wednesday, December 19, 2007

可愛的沒話說


兩個黑點、一條細線,就是頰帶企鵝的五官,可是每一隻都有不同的面貌與風采。尤其看他們走路搖搖晃晃、呆頭呆腦的樣子,看著看著自己都會笑了起來。
看動物真的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尤其宇宙無敵可愛的企鵝,在冰天雪地裡,格外有撫慰人心的效果。

沒話說的可愛


企鵝真的是無懈可擊的可愛。
第一次下船登陸是在半月灣,第一次見到的南極企鵝就是有微笑表情的頰帶企鵝(Chinstrap)。本以為日後應該天天見到、到處都是,沒想到那兩個小時,是這一趟唯一看到頰帶企鵝的機會。之後,都沒有看到這個品種的企鵝。
頰帶企鵝是這次看到企鵝種類理我最喜歡的一種,臉頰的細線有如微笑的表情。出生就是微笑的動物。

Sunday, December 16, 2007

從這裡開始回憶---Bar Sur

早上五點,燒著這一路上拍的圖檔,聽著從Bar Sur買的Nora Caroll唱的CD。關於這一個多月的旅程,在這暖暖的冬日早晨,開始有了回憶的軌道,前兩天因為和現實銜接不順的空白腦袋在此刻漸漸有了顯影。

"For a very intimate tango show this is your place-there are only a dozen tables in the dim atmosphere. Dancers do a good job of not knocking over your drink with their high leg kicks."

以上文字是Lonly planet對Bar Sur的介紹,在指南上列出的十幾家Tango Bar裡,我會挑上這間完全是被'dim atmosphere'所吸引,當然,也很期待酒杯會被高跟鞋踢到。

我對Tango音樂的啟蒙、Tango表演的想像,完全來自王家衛的電影「春光乍洩」,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想要尋找的Tango氣氛,無疑就是電影裡Tango酒吧的氣氛。進入Bar Sur,我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黑白方塊的地板,總覺得在哪兒見過,小小卻充滿戲劇感的空間,有如是我想像的Tango酒吧再現。

表演從晚上八點開始,一直持續到半夜兩點。一對探戈舞者在六張小圓桌間起舞,除了精準的技巧,還有濃著化不開的情感,因為空間小與表演者的距離近,在這裡看Tango是近距離的走進表演者的情緒世界。

和舞蹈穿插的是探戈歌手、樂手的表演。除了一組四重奏是三十歲上下的年輕男子演出外,其他的表演者年紀都是五十歲以上。尤其有一位鋼琴手,已經高齡92。看著他戴上厚厚的眼鏡,專注著看著譜、雙手俐落的在黑白琴鍵上飛舞時,他給人的情緒張力不下於肢體煽情的舞者。尤其歲深刻的刻畫在他的琴聲中,每一個切分拍都有時光的氣味。鋼琴老爺爺總是帶著微笑,不彈琴時,他靜靜的坐在鋼琴旁的小圓桌,喝著飲料微笑著看著來看表演的客人。這是多麼神奇的空間,半夜12點10分,有一位92歲的長者在酒吧裡盡情盡興的彈琴。

手風琴手和吉他手也是年過六十的長者,他們的演奏加上整間酒吧的氣氛,把我帶進阿根廷過往的美好時光,Piazzolla時代的Tango音樂氣氛是否就是如此?

在這間只有不到20個客人的Tango酒吧裡,每晚上演的有如私人音樂會,完整編制的四重奏、雙重奏、歌唱、舞蹈,緊密的和觀眾互動。表演者不像一般的秀場在個個酒吧跑場,Bar Sur的表演者是從八點一直待到半夜兩點,和觀眾道晚安才會熄燈。

鄰桌的馬來西亞女孩問我:「你怎麼找到這一家的?」我說:「看書。」她說:「我也是看書,書上說這家酒吧是王家衛電影拍攝的場景!」我一聽,瞬間有電流衝腦的衝動,原來我想像中的Tango氣味,就是這間酒吧!回到旅館的房間,我把春光乍洩的DVD放在電腦裡播放,'Bar Sur'的招牌、San Telmo的石板街就在眼前,張國榮醉倒的街角、梁朝偉流連的酒吧原來就在這小小的空間裡。

這間有四十年歷史的Tango酒吧,有兩部電影在這裡拍,但店裡頭的裝潢、擺設,都沒透露他曾上過大螢幕。店門口的照片,全是這些歷盡歲月風霜的樂手們認真的表情,若是一心想要找感官刺激的旅人,看門口的照片一定會錯過這間讓人熱淚盈眶的酒吧!只有看得到暗號的人,才會找到Bar Sur。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住了四十年的謝太太說:「我從來沒聽過這間,你怎麼找到的?」

再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我還會回到San Telmo、回到Bar Sur。她是我在這個城市裡,最美好的記憶。

Sunday, November 18, 2007

看不完的藍冰

冰是藍色的,還有許多迷幻的藍洞。看藍冰比看壯觀的冰河還吸引我。下船的時候,guide把藍冰搗成碎冰,加了Whisky,把藍冰喝下肚。

藍冰

到阿根廷一個多禮拜了,這幾天都在看冰河、拍冰河、走冰河。沒想到冰可以藍的那麼像寶石,剔透的藍無暇的讓人無法呼吸。行船經過一座又一座的冰山,有如逛露天雕刻,不時聽到雪崩的轟隆聲。

腦子和這幾天的冰河景致一樣空白,沒什麼想法。一直處在放空狀態,就這樣頂著風,一邊哆嗦,一邊處在白亮的世界裡。

Thursday, November 08, 2007

無所適從的機場旅館---LAX

在離洛杉磯機場車程只有5分鐘的Crown Plaza,等待天亮後中午的飛機去阿根廷。在去阿根廷前,飛機還會在秘魯停一下,據說到秘魯時,天也是黑的。到布宜諾斯愛麗斯,則是剛天亮。

我搭了新航的晚班機來洛杉磯好銜接明天的飛機,晚班機飛來洛杉磯也是晚上了,在飛機上橫躺睡的好飽,下飛機後,經過已經不想再唸的美國海關冗長通關程序,抵達暫住一晚的旅館已經晚上九點了。精神很好,不曉得是要睡還是不要睡。不睡,好像又對不起花錢訂來的房間。

謝天謝地房間可以上網,翻著lonely planet,再次確認飛機到達布宜諾斯艾利斯後自己的行動流程,在腦海預演一變,結果越演越起勁,更是精神抖擻起來。為了更確認到達當地的「演出」能更接近真實,我進入了真實的預演情境。登入Skype、插上耳機,想積極的來訂一下飛機後的第一天的餐廳,經過網路上Frommer's的餐廳評鑑加上手邊Lonely Planet書面資料的交叉對照,我打了第一通去阿根廷的電話。這通電話是打到Cafe Tortini,已經耳聞這間超過一百五十年的咖啡館多年,他是波赫氏常駐足的咖啡。我想一下飛機就去那兒吃早餐、喝咖啡,晚上再去咖啡館看探戈。我預設會有很多人慕名去看探戈,所以想打電話去訂位。Skype的線路混著雜音,嘟了好久終於接通。耳機傳來滄桑的老人聲音:「Hola!」然後我用英文說我要訂位,但回應我的又是一連串的西班牙文,我瞬間啞口無言,耳機的那一端也是一片空白,我呆望著Skype的秒數不斷增加,咖啡館的老人也沒再說一句話,只有網路電話常見的雜音。我失落的按紅色鈕掛斷。

預演戲碼失敗讓我突然緊張起來,一直不覺得外語絕對重要的我,此時開始猶豫起來。焦躁的看著網路與書上找到的餐廳、景點名單,對著地圖,標出所在位置,機械性的排著在那個城市停留期間的三餐表。雖然我知道,人到那裡,往往把整理的老半天的資料丟到一旁,任感官亂竄在城市的個個角落,但越來越睡不著的我,此刻只能藉著鉅細靡遺的研究,才能消除恐慌。

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終於悟道:既然語言上沒辦法電話預定,那我都比別人早半個小時去餐廳,應該就有位置吧!

下回轉機,還是不要找太舒服的旅館休息,在無聊的機場裡待七八的小時,能以望穿秋水的等待消磨永無止盡的胡思亂想。

Wednesday, November 07, 2007

去南極

 終於要去了。

 我要去南極了!連自己都不太敢相信。

 去南極對我來說等同於快要去外太空,對那片白色南國,我除了陌生還是陌生,我的旅行熱情與動力,遠不及把南極洲當作終極之旅的雄心壯志旅程。

 之所以一直不敢做去南極的夢,一方面是太遠、另一方面那應該是有錢人的旅遊目的地。此外,這世界有太多地方可以去了,怎麼排都還排不到南極吧!

 我有一個朋友從十年前就開始做南極的夢,在網路還不是很盛行的年代,就常在打探南極的訊息,然後用辦公室的印表機印了兩大本和南極有關的資料。當我看到那兩大本南極資料夾時,我真的汗顏,和他相比,我的準備功夫與醞釀深度都太短且太淺。他從十年前就開始一直在逛登山用品店,一直在買禦寒擋風的衣物,因為他知道:有一天,一定會去南極。

 相較之下,我真的是膚淺且無雄心。我讀過和南極相關的書只有「白色南國」,了不起再幾部企鵝電影,但在閱讀時、在看影片時,我都沒有發暈的要奔向極地,我的理智告訴自己:那是另一個星球,太脫離現實了。(我連去看極光都覺得是脫離現實的旅程,尚無熱情)

 不過,就是這樣,我要出發了,航向未知。(貨真價實的未知)

 不過,「世界的盡頭」,卻是我觸發點。

 小時候看著地球儀,每次轉到智利和阿根廷那條插進地心的狹長線,都讓我有無限遐想。那麼接近地心的地貌不曉得是什麼樣子?那樣的空氣又有什麼味道呢?我太習慣只看地球的上半部,對於下半部則永遠停留在神往與遐想。

 當我想「重新開始」的時候,我就會想到巴塔哥尼亞高原、想到阿根廷、聽到Tango的樂聲、想到皮亞左拉、想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對了,還有北方的大瀑布與南端的Ushuaia燈塔。沒錯,這一切都是「春光乍洩」的場景。王家衛的電影「春光乍洩」有如一劑疫苗紮進我的身體裡,從電影院出來後,我一直在尋找跟跟這部電影有關的事物、節奏、氛圍,瀏覽器裡的「我的最愛」總有一個資料夾放著「阿根廷」,就這樣一直蒐集地球另一端的消息。著魔了一樣,我一直想往那個方向去。

 對我來說,世界的盡頭就是Ushuaia,我沒想到我還要在那裡登船,走進南極洲,進入南極的這個旅程,其實一直不在我既定的腳本裡。

 但是去南美智利與阿根廷一直在我的計畫中,這也是有史以來,我籌備、規劃、想望最久的一次旅程,lonely planet在還沒出發前就已經快翻舊了。兩年前,為了去南美,我投了客委會的「築夢計畫」,過了筆試、進入口試,口試的那天是12/25,那應該是這幾年我最接近南美的一天吧!原來要和友人到曼谷過聖誕節,但為了去口試,我把機票退了,在聖誕節當天想緣南美的夢。有名氣的口試委員們問了我許多問題,有一個委員知道我是旅遊記者後,他說:「你不是旅遊記者嗎?你應該有很多機會去南美啊?找你們報社贊助去就好啦!」他不明白,旅遊記者是去工作,旅行者是去圓夢。

 去南美的夢想一直在我心裡醞釀,到今年,那股吸引力強到可以放棄眼前所有的事物,立刻飛去。我忍不住跟老闆說:「我想去南美!」她說:「好啊!去啊!」我講了對上班族來說是一個驚為天人的天數,她豪邁的答應了。

 從九月起,我開始真的訂機票、弄行程,後來碰上油價飆漲,種種訊息都表示若是以後才去南極,真的會難上加難、貴上加貴,「貪小便宜」的我決定趕緊加入破冰之旅,免得以後沒財力去。

 地球另一端的做事方法果然超乎我們想像,這兩個月,每個禮拜都有一個新事件發生,一下子是簽證有問題、一下子是飛機被取消、在出發前三天竟然還收到通知:我要坐的那艘船在聶魯達故鄉的外海發生碰撞,船壞了、沒辦法如期坐船去南極。知道這個訊息我半喜半憂,喜的是搞不好我因禍得福被升等坐上19天的船,若坐上19天的南極船,我可是現賺5000美金,比last minute的船價還便宜。憂的是,整個旅程的路線走調,感覺上遙遙無歸期!就在出發前的這一天,又收到另一個訊息,我必須坐原來這艘船,只是晚一個禮拜,仍然走12天的航程。

 沒想到出發前一天,竟還要慌亂的和熱心幫忙我的Hotel Club再次更改旅館,和南美那一方面改行程。Hotel Club的大善人說:「你不是明天就要走了嗎?」我說:「是啊!」他說:「出發前還這樣應該很煩吧!不過南美人做事好像就是這副德行,我先跟你說喔,你的住宿券他們搞不好會不認,你要有心理準備,萬一要多付錢,一定要拿單據!」

 我真的要出發了,不用硬去走一條符合「客家」需求的路線,未嘗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而且此刻的我,有周遭好友滿滿的祝福,有善心單位有形與無形的幫助,在這一刻,所有的事情好像發生奇蹟似的順利的運轉著。

 明天醒來,是在離這裡最遠的一個角落。

Sunday, November 04, 2007

水星逆行

前幾天熊鬼鬼祟祟的跟我說:「最近水星逆行,常會有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
我說:「是不好的事情嗎?」
他說:「不是,是你想不到的事情,瞬間你還無法判別是好是壞。」
我的遙遙大連歸鄉路有可能是水星逆行影響,但不算是主要的影響,熊如此判定著。

我沒特別注意這件事,只是水星逆行這個名詞和我喜歡的團「水星逆轉」太類似,所以就順理成章的記起來。

南極之旅已經到了倒數計時的時刻,而水星逆行真的來干擾了。

今天被告知原來要搭的那艘船發生了意外,船壞了,送去維修。所以我的南極船若要當天上船就必須改搭19天的船,要不就要等下一梯次的船隻。

上個禮拜才因為好不容易搞定簽證興奮的慶祝,這週又冒出這件事。而這棘手的「意外」讓我不曉得要怎麼反應,他勢必會影響我這趟旅行的所有規劃,諸如:若不延回,我想了好久的百內國家公園就去不成了;若延回,我的旅行天數要重新計算......

現在只能平心靜氣,也只能到時候再說了。

水星逆行的時候,只能修練。

Thursday, November 01, 2007

中國霧煞煞

我在北京機場癱瘓的那一天出現在北京。

週末,因為北京大霧,大連也是濃霧不散,本來打算從大連搭飛機去北京香山看楓葉的我,被困在大連機場,插翅難飛。打算坐10個小時的夜晚火車去北京,但火車早就客滿了。後來想搭12個小時的客運去北京,但是因為濃霧,高速公路也封閉了。我只能在大連機場耗著、等著,期待霧能快點散去。

機場擠著歸心似箭的旅人,南方航空草率的把大家安排到離機場將近一個車程的機場旅館,航空公司的人沒跟著來,連巴士司機都不曉得要把我們開去哪裡。在傅家莊的海灣繞了三個旅館,才找到航空公司的指定旅館。沒有人統籌住房事宜,慌亂的旅人與不明究理的旅館業者一起在旅館大廳繼續耗著。好不容易進來房間,倉促的敲門聲要我辦理退房,因為飛機「可能」要飛了。要拉了一個小時的車,到了機場。霧更濃,然後是漫長的等待,南方航空沒有任何表示、暗示與提示。半夜十二點,由於北京機場的霧太濃,大連機場取消所有飛北京的航班,機場關閉。

我們又被送到巴士上,沒有航空公司的人陪同,只見燈暗後的機場,走出一大票南方航空的人員,他們開心的上了另一台小巴士,揚長而去。這一架飛機的旅人,在今晚,要去住第二家「機場旅館」,在大連灣附近,在酒家林立的區域。半夜,卡拉OK的聲音一直轟炸著住在廉價旅館的無助旅人。

清晨五點、七點,都被叫醒、被通知:收拾行李,飛機可能要飛,可是都沒有。最後早上十點,回到一片白茫茫的北京。霧依然很濃。大連北京原來一個小時的航程,我折騰了十五個小時。

機場災難繼續。北京機場擠滿了憤怒的人,航空公司都是要退票的旅客。我沒想到我也要在這長長的退票人龍中。

舟車勞頓讓我放棄了紅葉想要直奔台北,結果在櫃臺check in時,被告知東方航空飛濟州的航班全部取消,要先飛去上海、再飛濟州島,最後才能飛台北。回家的路怎麼那麼長。天色越來越亮,被塞住的飛機開始起起降降,我問櫃臺小姐:「東方航空為什麼取消?」她冷冷的說:「不知道。」

偌大的機場,很難靠一個問句解決問題。

轉了好久,我終於回到台北。到遠東航空的營業處辦理退票手續,我問和藹的服務員:「為何東方航空會取消航班呢?」他笑著說:「我們永遠不知道中國的航空公司為何取消。」

一團霧一直存在。不重要了,因為我回來了。

務實的教訓與各位分享:購買中國航空公司的機票,一定要刷卡購買,信用卡的「旅遊不便險」用到的機率極大!

Sunday, October 28, 2007

狂跑機場的十月


十月,我們全家都在跑機場。先是爸媽去加東賞楓,然後是我接著去大連,今天則把妹妹送走,送到遙遠的巴拉圭。一個星期後,我也要飛南美。
客廳裡總是有行李箱擺著,老是有人在清行李箱、收東西、清行李箱、收東西,來來去去,每個禮拜總要跑2號高速公路一回。
經歷了北京大連的機場大霧後,我對機場,有點怕了。尤其前天從大連到北京的航程,從短短的一個小時航行搞到十幾個小時,在大連的「過境旅館」(離市區50分鐘遙)來回兩趟,見識了什麼是「態度惡劣」的服務人員。
中國和「文明」有關的標語很多,但,「文明」在中國大多數的地方,仍然只是標語。
累得懶得爭取了,就任航空公司與惡劣的天氣擺佈,慢慢的、慢慢的,一段一段飛回台灣。班機延誤、取消所造成的「多出來的時間」,讓我可以多翻幾頁「在德黑蘭讀羅莉塔」。或許是機場以及天候讓人絕望,這回重讀反而能緊密的浸淫在書中的世界。當被困在機場時,閱讀,是安全的避風港,至少可以暫時逃離焦躁。
大連---台北,花了三十個小時回家。回到台北,北京、大連的大霧有如遙遠的夢,很疏離、很不真實。今天,再次去機場,覺得前兩天的機場魔咒竟相當遙遠、遙遠。

Monday, October 22, 2007

關於新書分享會

終於結束了,這是辦完新書分享會時第一個感覺。大 大的鬆了一口氣。

蘊慈說:「沒想到會有記者那麼緊張!」是啊!很少近距離的面對群眾再加上電腦與投影機的狀況百出,昨天下午我亂了陣腳。還好越來越多熟悉的面孔出現,心情比較定下來,也就沒那麼計較難解的電腦問題。

感謝大家的捧場,不過我實在太緊張了,以致於似乎有許多事情都來不及交代,就草草結束。我一直以為自己講了很久很久,坐在台前老覺得已經講了快兩個小時,沒想到說那麼多話,只撐了一個小時。結束時被許多人唸:「怎麼那麼短!」

很奇妙的經驗,也學到了不少教訓。經過這一回,我真的很佩服能口妙生花的座談會高手,原來要能「侃侃而談」,也是需要學習與下苦工的。

Tuesday, October 09, 2007

過去一直來

自從在九月的最後一天看碧娜鮑許後,過去就一直來一直來。

舞蹈中男女對跳的節奏這幾天一直在腦海裡響起,有如心底的鼓聲。

新書登場,連結了很多多年未聯繫的朋友,再次搭上線,陌生的不曉得要說啥才好了。

久沒聯絡,就真的不會聯絡了。
這中間,見了一些很久沒碰到的朋友。
在中和的荒涼區域的豪華攝影棚內,遇見Saki,他仍然沒變,而熱情的卡友讓偏僻的攝影棚充滿著溫馨的暖意。沒想到,還有一位沒見過的卡友拎著我的書到卡友會,只因為書中有一篇寫卡兒哈甘。世界好奇妙,看到竟然有陌生人會買自己的書,真的覺得不可思議。我們因此相識。


也去了補習班,見了班主任以及新登場的班主任夫人。
依然很舒服、聊得很痛快。這個補習班的陽台,似乎是我每年報告與檢討進度的地方。

去了學校,和朋友討論著夢想,在週日咖啡館將近打烊的時分。

過去一直來一直來,未來也一直來一直來。

我的西班牙文仍沒任何進展,但下個月的今天,我就在去南美的飛機上了。

開始倒數。

Tuesday, September 25, 2007

下一站,去哪?


下一站,去哪?

 常會被人這樣問及。有時候有很肯定的答案,但多半時候是一臉傻笑,不曉得下一站會去哪。下一站去哪,有時候是工作的因素,有時候是內心的想望,但我的心裡一直都會掛著一個遠方,一個想要去的地球角落。也可以說,地球上某一個角落,會突然捎給我一個信息,透過各種明示、暗示,將這些記號慢慢深化在我的細胞裡,累積一段歲月後,會在我的血液裡沸騰,然後我就迫不及待的奔向那個地方。

 往往在出發前,我都沒想過要有怎樣的獲得,總是到了那個點,我才會突然明白,為什麼自己會在這裡、為什麼一定要在這個時間點有這一趟旅程。

 對我來說,馬祖、宜蘭、希臘、肯亞都是地球上獨特的角落,他們在不同的時刻會爬上心頭,吸引我前去張望。他們在旅行的線條上可以是錯落的,但同時互為因果,人的旅程往往是上一段旅程的觸發,而延續之後的行旅路線。

 因為對地球個個角落「暗號」的迷信,我慢慢的遊走了四十幾個國家,在上百個地球角落醒來又睡去。看了很多東西,但不見得因此心胸寬廣;知道很多事情,但也不見得因此可被稱為達人、專家或玩家。我只能把自己看到的那一刻、那一個點,記錄下來,那一瞬間不代表能完整的傳達一個地方的面貌或特色,他僅止於我遇見時的那個模樣。

 這些私藏的模樣與偏見慢慢的累積成一本書----「醒來,在地球的一個角落」,在這個秋天,這本書和一堆中秋月餅禮盒一起上市,躺在書店的某個角落。

 這本書的誕生,要感謝部落格網友的支持。由於你們給我美好的互動,讓一些出版社注意到這個部落格,前後談了幾次出版計畫,最後是「時報出版」在出版業最不景氣的時候,咬著牙根把他推出。感謝一路上幫助我的親朋好友以及旅途上的陌生人,希望能透過這本書,和大家一起分享旅途上的風光。

 下一站,去哪?
 我一直在路上。

◆旅遊分享會
感謝網友的支持,你們是這本書最大的推手。所以我們將舉辦旅遊分享會,見面會必備道具就是要帶一本「醒來,在地球的一個角落」入場。
時間:2007年10月20日(星期六)下午2點地點:Cafe Ole歐雷咖啡館,台北市信義路四段113號,電話:(02)27034050
主題:旅途上的緣分,分享地球不同角落的點點滴滴。
*入場前20名招待一杯咖啡。
*憑書腰到歐雷咖啡館消費,茶與咖啡可打九折。
█購書優惠:1.憑書腰到歐雷咖啡館消費,茶與咖啡可打九折。(至11/30止)
2.書腰可寄回時報出版參加Lonely Planet原文旅遊書抽獎活動。感謝消失的「雅途書局」大力贊助精美高貴的旅遊書。

Friday, September 21, 2007

出書了


沒想到這本書真的在九月登場。
「醒來,在地球的一個角落」。
昨天到出版社拿書,和自己之前想像的樣子還蠻類似的。之前在很倉促的狀態下進行這本書,在泰國Four Seasons時,是這本書製作過程如火如荼的時候,當時看到第一次的版型,頗傻眼。還好經過幾次的溝通後,書的風格越來越接近想要的樣子,儘管在送印前我還是沒機會再看一眼,但出來的風格,我還蠻喜歡的。
書名,也改了好多次。最後是在我生日的那一天,惠雅跟雅雯在Cafe Ole在一堆天馬行空的名字裡,冒出了:醒來,在地球的一個角落。
JOJO說有打到他的心。衝著這句話,就說服編輯用這個書名。
或許這個書名太沒有攻擊性,書送印之前,編輯還來電說:「上面的人覺得這個書名不好,要不要改個名字,比方:享樂遊樂名族之類的。」還好我的堅持和曹慧的堅持讓這本書可以掛上這個名字上市。
我當然希望這本書能大賣、狂賣。為了十一月份的南極+阿根廷與智利Patagonia的旅程,目前已經開始陸陸續續的狂灑新台幣,財庫有巨大的洞。雖然知道靠書根本賺不錢,但是不無小補。至少,這本書,是近三年內,自己覺得比較滿意的作品吧!
謝謝網友們的捧場,因為部落格的迴響讓出版社找我出了這本書。這本書有一半是收錄部落格的作品,另一半則是全新的稿子。藉著整理與寫作,算是給自己這幾年的旅程一個紀錄與沈澱。
拿到書後,遇見這幾年旅程中重要的旅伴們,感覺很溫暖。回家後,Jessie已經準備好一瓶酒,我們邊喝邊聊,很盡興。
Jessie是我第一次自助旅行的同伴,十幾年過去了,在一個秋天的夜裡可以跟她一起慶祝一本書的誕生,真的很美妙。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07

不能沒有人


「不能沒有人!」這是最近旅遊版改版的最高原則,所以在版面上的圖片一定要有「人」。
上面的人說:「有人才有人氣,才有想要玩的感覺。」於是,我去蘇梅島四季旅店拍得一些自己覺得很有情境的空景,完全成了垃圾。最後版面上用的圖就是一個「蘇梅島有人氣的風景」,看不太到旅店的內裝。
看到當天的報紙,有點傻眼。不過,就是這樣.......
在重隱私的旅店裡,要我去哪裡找人來裝模作樣擺POSE。在這樣的旅店裡,拿著相機偷拍,又太像小報記者的不良行徑。
希望這一陣子的矯枉過正能趕快過去。

在蘇梅四季躺著



在蘇梅島的四季旅店,我最常呈現的姿勢就是「躺著」。我沒有做SPA也沒按摩,因為有人「服務」的躺著,需要台幣四千多元,一想到做個SPA要四千多,我可能會躺得很不安心吧!不過四季旅店的SPA價格和蘇梅島五星級旅館的收費相當,也和高級SPA店的費用差不多,並沒有特別貴,只能說:蘇梅島是一個做SPA不便宜的地方。

就算沒有做SPA,我在四季旅館依然躺著不亦樂乎!這是一間太適合躺著的旅館,從房間到公共的空間都有大空間讓旅人躺著。像我一推開Villa的房門,走過一個長廊就到了房間的大陽台,陽台上就是雙人床大小的室外臥舖,可以躺在上面吃著豐盛的迎賓水果盤。走進房間,超高又超柔軟的床,讓人一躺下去就陷入溫暖的懷抱,不需愛人陪伴就有溫暖哪!穿過寬敞的更衣室是和起居空間差不多大小的盥洗空間。用一塊大石頭刻出來的白色有如雞蛋形狀的大浴缸,讓人忍不住立刻放水到裡頭躺躺泡泡。從泡澡的空間還可拉開玻璃門走到戶外的游泳池,游泳池旁又是兩張躺椅,我就理所當然的躺在上頭坐日光浴。在自己的房間裡,完全不刻意,我就在一個角落又一個角落躺著。

出了房門,身體自動找可以躺著的地方。於是去沙灘躺了吊床、躺了沙灘椅,還躺了酒吧的軟臥。走到最上方的旅店大廳,空間設計就是明目張膽的要大家躺著,lobby的「椅子」是圓形可以躺著的大軟墊,要將身體完全坐上去,只能用躺著。於是我就躺著看報紙、躺著玩西洋棋、躺著和陌生的旅人聊天。在大廳樓下的圖書館外,又是一個可以「躺著」的空間,牆壁是以船槳裝飾,淡藍色調的椅子,吸引我躺臥其上,以為自己飄在海上。

沒有按摩、沒有SPA,可是我從頭到腳都好輕鬆、好輕盈,旅途的疲憊完全消失。看來四季旅店無所不在的躺著的空間,以很自然又原始的方式化解旅人的壓力與疲憊,再給人源源的活力。而所有的「躺臥」空間,全部和大自然結合,每一個躺下來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樹、看到海,無須冷氣,就很清涼。




Sunday, September 16, 2007

七股鮮味+虱目魚作法


很久沒去台南(因為台南不是我的路線),但衝著可以吃到讓人眼睛一亮的海鮮,在一個星期六一早就衝去台南,然後從中午一直吃一直吃吃到晚上,晚上八點,從七股開車殺回台北,午夜12點以前回到家。為食物奔波的純粹,連自己都覺得很神。
對於台南的美味,是停格在台南市的小吃。沒想過七股也有讓我亮眼的海鮮,對於七股的印象老是停在白花花的鹽山,以及近期莫名其妙成立的雲嘉南風景區。
朋友說:「七股劉爸爸劉媽媽宣稱要料理全台灣最好吃的海鮮!」衝著這句話,我去了。「最好吃」很難定義,不過絕對是我近期吃到最過癮的一頓。
迎賓午餐「雞肉飯」就已經把嘉義噴水打的落花流水。雞腿肉配著濃稠的雞油,和著白飯吃,讓我吃下一大碗飯。劉媽媽說:「我一大早就到市場要賣雞的把雞油留給我,然後再買品質好的雞肉。就是不計成本的做啦!自己吃得東西,當然不用計較價錢。」
吃著雞肉飯的時候,劉媽媽夾給我幾片香腸,一吃下口立刻上癮。香腸是用很瘦的肉製成,發散著高梁酒的味道,劉媽媽說:「這是自己灌的好吃嗎?」我猛點頭,一片接一片。她繼續說:「要用台灣高梁,用金門高梁味道就完全不對了!」好吃的香腸讓我立刻預定今年過年的香腸。劉媽媽得意的說:「我為了灌香腸,還買了專業的機器.....」
劉媽媽是一個家庭主婦,但為了料理美食,買了許多專業器具,包括專業的冰箱、冷凍庫。她一打開冰箱,會讓人驚呼連連,房子裡最有價值的東西應該都在冰箱裡。
幫忙洗盤子的時候,聽到腳下有爬行的聲音,一看,才發現地上一個大網袋裡有一大群螃蟹。劉爸爸得意說:「這是我們的晚餐,早上在漁港買的處女蟳,這些全是公的,這個季節蟹膏最好吃。」螃蟹兇狠的揮舞著螯,劉媽媽快很準的用筷子直擊螃蟹的心臟,一根斃命。我幫忙刷洗著螃蟹,捧著沈甸甸的螃蟹,口水莫名的冒出。
劉爸爸說:「七股靠海,我們在這裡買魚鮮,可以去三個漁港,拿到手的都是活繃亂跳的海鮮,還有什麼比新鮮更珍貴!」老實說,我過去對台西海岸沒啥好印象,總覺得是土味沈重的養殖區,但入口鮮甜的蟹肉.完全顛覆我的偏見。再加上狂嗑肥美的蚵仔,整頓饗宴只能用過癮兩字形容。
吃了大半天的饗宴,最讓我大開眼界的是虱目魚的料理方式。平凡的虱目魚在劉媽媽的鍋鏟下,成了讓人懷念的美味。先是一道西洋瓜煮虱目魚湯,我一碗接著一碗喝,湯頭甘美再加上肥美的魚肚、魚腸,好滋味讓我耐心的挑著魚刺。劉媽媽說:「西洋瓜是七股的特產,所以這種煮湯的方式在七股才喝得到喔!」
接著是「一夜乾」。一夜乾是將新鮮的虱目魚剖開在外頭風乾一夜後,再拿來當料理的食材。劉媽媽只是簡單的將魚煎一煎,竟可以逼出虱目魚的甜味,完全沒有澀澀的口感。另一道是「三夜乾」,顧名思義,就是把於在外頭晾三天,有點脫水的魚是滷肉最好的食材。劉媽媽將魚切塊,和五花肉一起放在水裡,開火滷肉。沒放一滴醬油、不放調味料,半個小時後,湯汁是味增色,香氣籠罩整個空間。劉媽媽說:「三夜乾滷肉只要吃肉就可以了,魚肉可以不要吃,那只是來提味熬湯頭的!重點是,這種滷汁拌飯超讚」的確,三夜乾的滷汁配著白飯吃又讓人不知不覺吃完一碗飯,而這種簡單的滷肉法,竟然讓五花肉超有甜味,吃起來油滋滋又不覺得膩。我還是有吃被劉媽媽視為「調味料」的三夜乾,魚肚依然滑嫩。
這是我第一回完全被虱目魚吸引、折服的饗宴。
回到台北後沒幾天,朋友說:「劉媽媽宅配了17尾一夜乾,趕快來領幾隻,否則我冰箱根本塞不進去。」我拎了一大袋一夜乾回家,很興奮也很滿足。懶得煎魚,索性把魚切一切和梅花肉一起滷,再加了幾粒蚵仔,湯汁鮮美的沒話說。這一鍋持續著七股的鮮味,持續著我對七股海鮮的想念。也謝謝劉媽媽,如此熱情招待我這麼一個陌生人。

Saturday, September 08, 2007

住在田中間---清邁Four Seasons


離開清邁four seasons時,心情相當輕鬆,肩頭也十分輕盈,許久沒有整個人精神飽滿且神采奕奕的感覺。但,經過24小時在清邁Four Seasons的田園生活後,整個人都被洗了一遍,久違的清明,冒了出來。
住過許多好旅館,有的很時尚、有的很花俏、有的簡直就是創意舞台,但是能讓我由衷的感動的旅館很少,能讓我忘記拍照,只想好好在裡頭生活、呼吸的旅店更少。每次去做旅館採訪時,我都是抽離的,想以旁觀者的角色一一檢視這間旅店的一切。但是清邁Four Seasons的氣氛完全不是如此,從一進旅店、和服務人員問候對話後,我就融入這個梯田世界裡,在這個夢幻村莊中自己恢復到最原始的狀態,只想好好的呼吸、走路,看雲、看山、看田中的水影。我幾乎忘記自己是一個旅遊記者的角色,恨不得趕緊把手中的工作結清,融進這個夢幻村莊的作息裡。
我在這片富庶的梯田中來來去去,在田埂上穿梭,奮力的將足跡踩進泥土裡,少有頂級旅店會
離泥土那麼近,或者應該說,難得有頂級渡假飯店竟大膽的讓一晚至少花六百多塊美金的旅人沾染泥土。但清邁Four Seasons就是要讓來渡假的旅人親身感受清邁的風味,讓旅人住一間飯店,認識一地的氣息。所以在建築上,是最傳統的藍納王朝的建築,風景與視野上,則是道地的清邁山城風味。在田間忙於農事的農夫與農婦就在渡假飯店的正中心犁田、除草,梯田有如一個舞台,旅人是住在一個夢幻村莊裡。黃昏時,農夫農婦唱著秧歌、敲著鑼、打著鼓,慶祝一天圓滿的結束。真實的農村作息就在旅人的渡假時光裡,這種自然而不做作的旅店氣氛營造,傳遞的是一個地方的神與氣。
在這間有八十個房間的旅店裡,不管有沒有住滿客人,上百名員工每天都是要幹同樣的活。每個角落的花飾都是最新鮮的、每個夜晚都要從田埂一路點煤油燈點到lobby,就算旅店只住了一個人,整體的營造功夫與細節都不能有一點閃失。置身在大自然中,還能對細節有如此細膩的要求,不禁佩服這個旅店維持的功夫。許多旅館專家都說:「開一個新旅館很簡單,只要花錢就可以,但要維持一間旅店日日月月年年都在同一個水準,就是一門學問。」
清邁的Four Seasons不只是維持同樣水準的旅店運作,他更因歲月的洗滌而沈澱出許多飯店沒有的美感。尤其飯店所維護的這一畦畦的梯田,他們是生命、是感受清邁四季最直接的風景與氣息。清邁Four Seasons,以旅店的形式將清邁的田園景觀做了最美好的詮釋,他不是以旅店的建築去搶戲、去將田園推在門外,而是完美的跟農田之美結合,讓旅人走進梯田中,在梯田中做瑜珈、游泳、吃飯。以另一個角度,重新溫習最原始的能量。

Friday, September 07, 2007

旅行的印記


書的製作過程到最後幾天才有比較清晰的想法,每次都是如此,當突然瞭解要怎麼做比較好時,事情好像就快要完成了,完成沒有機會讓他變得更好。
不過,在這回寫回憶錄過程中,倒是徹徹底底的翻了自己所有的護照,仔細的將每一枚出入境章看個仔細,細細推想在某年某月某一天發生的事情。
在那一瞬間覺得深刻且重要的事情,現在只剩下戳記,甚至想不起來,自己究竟去了哪裡......
人的行旅,真的虛幻。寫下來、記下來,也僅止於以現在的角度去觀看。
記憶,不見得可靠啊!

Tuesday, August 28, 2007

夕陽無限---再見,雅途

沒想到夕陽竟那麼長,長的讓人覺得有點寒意。

早上,很厚臉皮的打電話給雅途旅行社的劉欣宙大哥,請教一個贊助的可能性。劉大哥依舊爽朗的笑著,什麼都沒問就直說「好啊!」接著,他說:「可是我的旅行社、書店在九月底就會結束囉!要幫忙沒問題,只是可能不能用旅行社或書店的名字了!」

我心中一愣,有點說不出話。

沒想到「雅途」也會走到終點,這個暑假未免也太冷了。「雅途書局」是我第一次辦講座的地方,當時在衣蝶百貨的一個舒服的角落,我幫TO GO做了一本溫泉書,生澀的在台上介紹台灣美麗湯。上台前,我在書局逛了好久,對於有這麼一個「旅遊專門書局」感到興奮,逛著走著,世界好像就在平台上跟自己招手。講座處女秀在一陣慌亂中結束,但我卻開始著迷於這間書店。只要有時間,都會去雅途走走,注意雅途的消息。

認識「雅途旅行社」則是進報社後的事情。因為要去卡兒哈甘採訪,所以和劉大哥聯繫,也僅止於電話,直到上飛機前,翻著「我買了一個島」的書,看見劉大哥寫得一篇文章,文章的下方是一張他在鐵桶裡泡著澡看著落日的照片,舒服自得的表情讓我決定到「卡島」一定也要體會一次泡在鐵桶裡的夕陽浴。

真正和劉大哥面對面的認識,是這兩年的事。我到七樓的書局找資料,他勾勒許多讓我眼睛一亮的旅行想法,同時也常和我腦力激盪想一些有趣的報導題材。離開時,他總是讓我帶一疊書回家好好做功課。而在雅途工作的男孩、女孩都笑得燦爛、熱心,讓人很輕鬆的可以在大方桌上翻書,暫時逃離捷運中山站一帶的擁擠人潮。

每次離開雅途,按下電梯按鈕,都有滿滿的感動,但是,總會有一絲疑惑:「劉大哥那麼隨性,不曉得旅行社生意怎麼樣!」劉大哥很少談生意的事情,他在意的往往是更遠的格局。他常說:「趕快,你趕快寫一本書,我來幫你出!」

這幾次在一些媒體、業者的交際場合,都會碰到劉大哥,他的身影簡直是我出席的支柱。每次要參與這種「交際應酬」都有一種漂浮在茫茫人海不知要前進還是後退的空虛感,見到劉大哥,我能在公開場合停留稍微久一點。

雅途要結束了。我希望他只是稍微的休息,路途還很長,關於旅行、關於書店、關於旅遊產業,劉大哥應該還是會給大家看到超振奮的風景吧!

這一季,Say Goodbye,似乎說了太多遍。

Monday, August 27, 2007

夕陽無限好

我喜歡看夕陽遠勝於看日出,這當然和看日出必須比太陽還早起來有關,覺得這種趕在太陽前頭的行為太緊張也太辛苦。為了看一次日出,往往要補眠兩天才補得全,前一晚還會擔心起不來以致於失眠,第二天則是因為沒睡飽而整天哈欠連連,所以我一直不覺得看日出能給人什麼朝氣。當然,這是個人惰性使然。

相較起來,看日落的門檻比較低,也比較平易近人,當吹著晚風、等著一天的落幕,那種「一切終於結束」的完結句點,令人暢然。尤其在天要黑未黑,整個天空的湛藍色,謎樣的令人陶醉。天色的徹底轉換,讓人可以準備另一齣戲碼上演,有鬆一口氣的解脫。

旅程中的日落景象,也往往是行旅中最絢爛的色彩。當在肯亞看到太陽墜入刺槐樹的枝幹時,整個天空泛起香檳紅,草原、叢林一起籠罩在落日的魔幻光澤中,迷離的畫面讓人想獨斷的以為整顆地球最美的落日就在那一剎那。希臘Santorini看夕陽的舊牆就比較像夜晚Party的暖場活動,傍晚時分旅人紛紛往Oia的老牆走,卡好位、等著「落日秀」上場。當太陽墜入海裡,群眾響起一陣掌聲,然後紛紛離場,奔向晚餐的餐廳、開始熱鬧的愛琴海夜生活。土耳其Cappadocia山谷的落日則有另一種情調,許多岩石凸起的玫瑰谷在向晚時分,在夕陽的暈染下,土色的砂岩披上了一層金光,紅紅黃黃金金的,如同它的地名賦予他的意義---rose valley。

看夕陽,甚至是旅程的動力之一。有時候,會衝著旅遊書中突然冒出的一句:「在此地可欣賞美麗的夕陽」,而專程跑到一個景點。有一回,就特別搭著公車到雅典近郊的海神廟看夕陽,無奈公車誤點加上堵車,到了海神廟天已經昏暗,不見落日,只看到欣賞完落日的旅人滿足的往回程的方向走,準備搭公車離去。旅途中,不能盡如人意的事情還不少。後來我發現,只有「順天」才能讓自己一路豁然開朗。美麗的夕陽,總是在無心的旅程中見到;越是精心規劃的賞日落行程,越是會讓自己失望。

我的人生風景,也一直與夕陽相伴,一直處在有輝煌過去而現已凋零的情境裡。考研究所的時候,那間學校的戲劇大師過逝,考場布置的如靈堂。入學後,師長一直在二十世紀末講述在八零年代的小劇場運動裡,學校是如何的輝煌……。畢業後,又落入另一個夕陽風景----報業。報紙被認為是夕陽工業,閱報率一直掉一直掉,身邊的同事多是大我十歲以上的長者,他們口中,總會不禁的懷念起我無法參與的那段報社佳美時光。

看夕陽,是美妙的經驗;只是從二十幾到三十幾一直處在落日的人生情境裡,還蠻奇妙的。只能自我安慰的說:夕陽之後,應該是讓人迷醉的星空吧!

旅途上的臉孔


書的工程進入到收尾狀態,寫序的時候,想起許多臉孔,以及之前和更久以前旅途上發生的瑣碎事情。隨著在硬碟裡漫遊、搜索,再次看著過去的旅程,輕與重和過去的認知竟有很大的差距。
有一半的旅程是為了應付報紙版面,當時急於把東西交出去的心情,常讓自己忘記了細節,忘記打到心坎的感動。圖片、文字急急忙忙的存在硬碟中,來不及沈澱。他們已經住在電腦的記憶體裡,但完全走不進我的記憶中。
寫一本書,對自己最大的「益處」,就是把舊貨拿出來翻、把庫存拿出來檢視,靠著整理、再次的書寫,重新認識一個地方,再次幫自己的行旅定位。
有時候,累積太多,不適時整理,似乎會很難再進行下一趟自發性的旅程。一路消化不良下去,也不是辦法。

Saturday, August 11, 2007

小王子與波霸樹


音樂劇小王子為了baobab(波霸樹)做了一首歌,看了歌詞的樹名拼音,我才發現,原來書中提到的樹就是我在坦尚尼亞旅程中,一路著迷的風景。雖然,這個風景對小王子的星球是極大的威脅,小王子總是擔心他會撐破他的小星球。
原本是要去追蹤野狗(Wild dog)的坦尚尼亞南部旅程,卻成了帳棚旅館體驗、非洲小飛機體驗,以及波霸樹追蹤之旅。當時的坦尚尼亞南部,沒有太多的觀光客,但因為盜獵問題嚴重,所以動物只要聽到車聲、人的走動,就紛紛走避,沒有看到預期中那麼多動物。不過那趟旅程,我卻見到最大的一次獅群,總共有23隻。但獅子們受不了烈日,紛紛在樹下打哈欠、睡午覺,一點唬人的侵犯性都沒有。旅程的重點wild daog,有看到,只見到三隻。陪我一起去找尋Wild Dog蹤影的義大利老伯伯在坦尚尼亞南部來來回回十幾次,卻是第一次見到Wild Dog,他直呼我是幸運之星。
然而,看見Wild Dog行蹤的興奮感卻不及我對波霸樹的迷戀。從市區Salaam一路往Selous, Ruaha方向拉車,漫長的拉長時間最大的樂趣就是看姿態千奇百怪的波霸樹。每一棵波霸樹都有不同的姿態,身型扭曲的很有戲劇感,當吉普車經過一整片的波霸樹林時,我忍不住跳下車在這些奇裝異服的樹群中散步。許多樹的樹幹有很大的洞,人可以躲藏在其中,有如童話故事裡魔幻森林的情景。有的樹將樹枝伸展的有如一個巨大的傘,讓人忍不住在樹下歇息。
11月的波霸樹林沒有葉子,完全是枝幹的線條。他們扭曲的樣子、樹幹上呈現的大大小小洞孔,引人無限的遐想。在這樣的森林裡行走,是會迷路的,因為樹太迷人,一直張望的結果,是忘了來時路。
原來,「小王子」裡會撐破小星球的就是這種勾魂的樹。他不僅會撐破星球,也會讓人迷失。回來後,對坦尚尼亞最念念不忘的竟然就是那一棵棵藏著各式各樣秘密的波霸樹。面對這種樹,不能像梁朝偉一樣,對樹洞吐露秘密,反倒是會讓人抿住嘴,因為秘密會透過樹洞,張狂的讓天地都知曉。

Sunday, August 05, 2007

偏執狂的巴黎

本週在驚人的稿海中沈浮,終於憋住最後一口氣,把一個懸在心上多月的稿子結了。寫稿很難從早寫到晚,中間穿插的日常瑣事包括試做泰式海鮮冷盤以及看電影。看的電影都和巴黎有關,那個電影裡很熟悉,自己走來越來越陌生的地方。

是的,跑去看早場的「巴黎二日情」。早起看電影的動力完全是想看茱莉蝶兒怎麼在伊森霍克不在場的時候逛巴黎!我的腦被「愛在黎明破曉時」與「愛在日落巴黎時」影響巨大,覺得那兩個老朋友應該會伴著我的人生,又有新的火花。在維也納、巴黎之後,下回他們會再哪重逢?(我猜是紐約)

在重逢其間,老覺得兩人應該去做做其他事情,不應該在類似的場景裡出沒,這樣有違我腦中的純粹。沒想到茱莉蝶兒竟然和另一個美國人逛巴黎,連她的爸爸媽媽都上場,而且整齣戲呈現的風格與形式和愛在日落巴黎時非常類似。看得時候還蠻開心的,走出戲院竟有點不爽快,老覺得這中間有背叛的味道。

這當然都是我多想、瞎想、偏執的亂牽線。

回到家衝動的又重看了一次「愛在日落巴黎時」,再溫習一次台詞,心裡才舒坦一些。唉!茱莉蝶兒還是比較適合跟伊森霍克在巴黎狂走與鬼扯。

稿子結完後,在家開始北京狂購的DVD大餐。看了「巴黎我愛你」,終於明白為何那麼多人對杜可風不爽,那真的是非常難看的一段。

(這幾天還蠻常想起看電影這件事,想起過去為了看電影曾經花下的時間或是尋片的過程,柏格曼、安東尼奧尼的離開,觸發了很多事情,但自己也說不清楚。這個夏日的難熬難道是因為這兩人的離去嗎?)

Monday, July 30, 2007

誰來解釋為何野台那麼貴


如果不是為了Mercury Rev,我不會突兀的出現在今年野台開唱。
今年的野台開唱實在太貴了,貴到很難呼朋引伴一起共度過去每年夏天最美好的時光。三天聯票預售賣3000,單場票要1600,高貴的代價讓人覺得去買CD還比較划算。
為什麼今年會那麼貴呢?從去年的1800漲到今年的3000,這漲幅讓人傻眼,難道野台的費用跟近期的物價一樣,沒有理性的狂飆。對於薪水從五年前到現在都沒多一元的人來說,看野台似乎成了「好野人」的權利,那種只為了聽好音樂的單純心情完全消失了。
當然,能現場聽到Mercury Rev是一件極爽的事情,Holes的旋律流出舞台時,幾乎全場瘋狂;曾經每夜必聽的Opus 40在足球場的空間裡,重重的擊在心上。音樂真的會讓人屏氣凝神甚至呼吸困難。
7/28聽完Mercury Rev就覺得很飽了,其他的團相較起來沒有那麼耀眼。今年參與的人潮比去年少很多,高貴的門票嚇壞了許多愛樂者。我仍然搞不懂為何野台那麼貴,既然是「野台」,哪有如此難以親近的道理。
想到連野台都變得很難攀,不禁覺得失落。
原以為這個夏天最燦爛的三天,心情卻異常複雜。我已經沒有把握明年我會不會去赴每年夏天的兒童樂園約會,當以前一起去的伙伴紛紛被高票價嚇跑時,野台,還有什麼樂趣呢?

Saturday, July 21, 2007

迷茫海參威


如同多次差旅,一通電話,幾天後我就被放在一個地方,這次被放的地方是Vladivostok,比較熟悉的名字是叫海參威。
在這裡我常想起烏蘭巴托,同樣之前是屬於中國的城市,但後來被蘇聯改造,成了蘇聯味道極重的地方。大到近乎滑稽的廣場、平民英雄雕像、方方大大卻空洞的建築.......,被蘇聯搞過的地方,就是這德性。
對烏蘭巴托有很深的情感,是因為自己花很長的時間探索。至於海參威,自己的身份有如外星人,跟著首航團來,整整三天的行程有兩天心情有如惡烈的當地天氣,都在迷霧中。直到昨天天氣放晴,救了我一命,可以拍幾張圖交差。但心情仍是一片迷茫。
來跟沒來,似乎在我身上還沒發生任何作用。
住在港邊山坡的賓館,從賓館往右邊走到港口約七分鐘,從賓館往左邊走到港口約八分鐘。每天早上十點半,遊覽車把一行人往左邊開到左邊的港口看看,翌日,再往右邊開,看右邊的港口。第三天,天氣轉晴,再往兩邊都開,好更新前兩天拍到的淒風冷雨畫面。這就是我的行程。
其實,在這裡靠雙腳走就可以,根本就不需要遊覽車。但旅行社不斷警告獨行的恐怖下場---罰錢,被遣返。後來我還是獨行了,反正那麼無聊,被遣返也不錯。
住的賓館,也是一絕,爛的可以。門口有馬夫給男人俄羅斯女郎的服務電話,五樓是賭場,更上層應該是被色情行業包房吧!從破破的大廳到爛爛的電梯,都可以感覺出來中國馬夫和俄羅斯女人在賺體力汗水錢。
換了20美金,花不完,有錢沒地方花,只好變成每日啤酒費用,喝了各種品牌的俄羅斯啤酒,當作旅途中唯一專心研究的課題。
我的房間面對大海,但完全不會和浪漫兩字連結,就是面對海而已。天到十點多才黑,比台灣快三小時的時差讓我天天睡不著,就這樣昏沈沈的晃了三天,然後,回來,繼續工作。
還有下一次嗎?若有,我應該是直接跳上火車,沿著西伯利亞鐵路一路到莫斯科,再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Sunday, July 15, 2007

讓人發笑的水蜜桃

這禮拜的後半段有小小的喜悅感,因為從武陵農場扛回了兩盒水蜜桃,每餐飯後小心翼翼的從冰箱拿出一粒來吃,真的很水,水果的汁液猛噴,很過癮。近期困在一團的稿子瞬間沒那的惱人了,沒想到水蜜桃的滋味還真的可以給人nature high。

今年武陵農場的水蜜桃是第一年的有機栽培,或許賣相沒那麼好看、也不像高級超市展示的那麼碩大,但粒粒沈甸甸。果農說:「挑水蜜桃要挑捧起來重重的,這種水分才多、才甜。」

這真的是吃得會讓人感動的水果。朋友知道我從武陵帶了水蜜桃回來,夜裡立刻來拜訪、示好希望能拿一兩顆回家。我自己也克制狂吃的慾望,硬留幾顆回家孝敬父母,當作這個沈悶夏天的驚喜。妹妹說:「如果能有取之不竭的武陵水蜜桃那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今夏的高潮就是咬一口會噴水的水蜜桃。

盛夏最美福壽山


盛夏做國民旅遊的報導很痛苦,到處都是高溫,還要寫一堆鼓勵大家出門玩耍的文章,覺得自己都快要精神分裂了,很不想出門,卻要不斷的不斷的出門,和烈日纏鬥。心情很低落,可是回來交稿子時,文字卻必須寫得很HIGH......
7/11從武陵開了快一個小時的路去福壽山農場。去福壽山農場是我堅持要去的,上一次去是兩年前某個陰雨天,那天晚上很冷,知道曼菲老師過逝的的消息。
這次上山,一直想要再去福壽山農場,總覺得有個東西在等我,於是繼續爬到2200公尺的高山農場,然後,看到大片燦爛貓兒菊盛開的畫面。由衷的覺得很漂亮,很久沒有在跑台灣景點時有這樣的驚豔。
福壽山很涼,中午最熱在26度,在山上好乾爽,連太陽都溫溫的。月底福壽山的水蜜桃就可以採了,想到水水的水蜜桃,不禁又想再上山感受這香檳般爽朗的夏日。

Sunday, July 08, 2007

這個夏天海泳的第一個灣澳


花了三天去花東,本來只是去台東渡假的,但是最近俗物纏身,連渡假都度得很不純粹,最後一天還殺去花蓮做了一個莫名其妙的題目。
這幾天很悶,應了簡老闆說的:好像被鬼抓去了!
今天發了花東的稿子,才想起來幾天前在台東曾經享受到難得而簡短的閒適時光。在都蘭的「月昇都蘭」陽台躺在躺椅上、迎著海風睡了一場痛快的午覺,然後,就到了這個灣澳---加母子灣游泳。
這是這個夏天的第一個海泳,在太平洋。去年夏天的第一場海泳則是在土耳其地中海,還玩得太過火以致於小指頭縫了幾針。傍晚在這裡游泳真的很舒服,惠雅忍不住說:「這裡玩海就那麼痛快了,何必花大錢出國到海島渡假呢?」
被台東乾爽而舒服的風吹著,我點頭如搗蒜。是啊!真的很舒服,何必出國。
在都蘭與加母子灣的那個午後其實很短暫,現在想起來卻很甜美。彷彿這個夏天的高潮,就在那了。

Saturday, June 30, 2007

再見挪威森林


今夜過後,溫州街的「挪威森林」就要熄燈了,夜裡的告別派對,如同最近一場接著一場的畢業典禮,過往的咖啡店流浪歲月,好像在這個點也該有個總結。不能很嚴肅的說:這是某個年代的結束,雖然,很想這麼說。

四處游移,日子過得有點不真實。前天晚上在宜蘭的旅店裡翻著報紙,發現阿寬在「人間副刊」寫得「給來不及看到咖啡館結束的人」,才驚覺,是喔,溫州街的挪威要結束了。知道他要歇業,只是沒想到這一天真的會來,而且,就著樣一天一天的走到盡頭。

29日傍晚,推門走進「挪威森林」,迎面來的是the verve的URBAN HYMNS。如同以往,星期五就是翻著破報、喝著咖啡,打探本週是怎樣的行事曆。the verve的音樂音量大的讓人血脈奔騰(記得很久以前曾在這裡上編劇課,老師批評:這間店的音樂也太大聲了吧),聽起來就很High。咖啡館就是要有好音樂,而且要勇敢的放音樂,與客人一起分享音樂的美妙,我其實很受不了咖啡店音樂放得遮遮掩掩,音量要大不大要小不小,讓人不知要涉入還是疏離。

喝著咖啡,翻著破報,周遭的人一如往常聊天的聊天、打電腦的打電腦、看書的看書,只是老闆開始收東西了。阿寬將柱子上CD格裡的CD紛紛裝箱,看他裝箱才驚覺:對喔!是該打包了。

喝倒不少咖啡館,但這是第一回看見咖啡館在打包。這家店真的要收了。關於溫州店,其實我的記憶都不是很清晰,每次來都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只知道店裡住了切.格瓦拉、門神是大大的Tom Waits、王爾德在旁邊陪著喝咖啡、羅蘭巴特點起整個咖啡館的菸火。我和溫州店其實不熟,但我知道來這裡可以碰到看起來很熟悉的老闆,喝到熟悉的咖啡味道。

最後一次當挪威森林溫州店的客人,原本只是點了一杯卡布其諾,翻了三大本這幾天許多咖啡友寫得留言本後,又點了杯Espresso。再看了幾篇留言,有一則提到店裡的三明治非常美味,這個留言讓我忍不住點了一份牛肉三明治。怪了,過去我怎麼沒想過可以去咖啡館點三明治?在這裡,實在太習慣還沒看到菜單、水杯才著桌,就劈哩啪啦的點自己習慣的咖啡與蛋糕。

啃著三明治,又覺得該配個什麼好,於是加點了啤酒。沒想到,最後一次作客,竟然是把自己搞得很撐。

我專心的吃著份量超大的三明治,只看阿寬忙進忙出的整理垃圾、倒垃圾、洗杯子、洗菜、煮咖啡。在關上最後一盞燈燈前,咖啡館的活,一樣也不能少。

七月,溫州街上,又少了一間咖啡館。

Thursday, June 28, 2007

A夠了


A夠了,法文「Ecole」的台版發音,中文則是「學校」。
「學校咖啡館」是銘甫新的店,旁邊是也有一家「魔椅」。在永康街商圈和師大路商圈中間的「學校咖啡館」是這一個區塊裡最有特色的咖啡館,「學校」的對面就是新生國小。如果在我小學的時候,就知道學校對面是一家開著燦爛花朵的咖啡館,那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還記得三個月前銘甫說:「我快受不了台北沒有三十歲以上的人能去的酒吧!沒有音樂可以聽的小酒館!」又說:「你不覺得台北很自暴自棄嗎?咖啡館裡的音樂爛得讓人腿軟!」為了造福朋友們、為了讓三十歲後的我們有地方可以去,「學校咖啡館」很快的就誕生了。不得不佩服簡老闆火速的程度,在咖啡館籌備期間還在北京、柏林飛來飛去,而「學校咖啡館」如期開學。這個夏天,我終於有地方去補習啦!
在溫州街的挪威森林要準備收攤之前,「學校咖啡館」的開學,或許也宣告著自己某個年代的結束。混來混去還是混學校好。

Sunday, June 24, 2007

我去了一趟人間仙境

我對於要去「原版」的國家都會有點畏懼,比方東方「威尼斯」、東方「小巴黎」、民宿動不動就很「希臘」,這些散落在地圖「夢幻」國度的名字,都讓我很怕去看他們的真面目,因為真面目有時候反而沒有這些在台灣的「假面」來的讓人讚嘆、驚訝,旅人反而會以更嚴格且不容有瑕疵的尺度看這些超級明星地點。像我就一直覺得希臘的明信片比希臘好看(不好看不代表不好玩),儘管我去希臘三次了,而且之前兩次都是自己掏了大把銀子去的。

 再夢幻的景點形容詞都比不上被冠上「人間仙境」的光芒吧!六月,我去了一趟人間仙境,瑞士。都已經被譽為「人間仙境」了,看來這趟行旅只有成仙的份,應該無憂也無慮,但畢竟還是在人間。

 究竟什麼是人間仙境?每個人對於仙境有不同的想像,我腦海裡的旅遊仙境應該是輕飄飄的、沒有煩惱、不用擔心迷路、不用拉著行李走來走去、不用搬行李、到哪裡都不用錢、吃東西不用痛苦的計算小費問題、不用趕時間、每種交通工具都會等我、好玩的地方那一天可以變得很長很長、無聊的地方只要一眨眼就閃過、想看到的風景都可以看到、馬特洪峰沒有被厚雲遮住、不會有人跟我搶火車的位置、最好天天是晴天……。

 瑞士,畢竟是人間,所以關於我的仙境想像終究是想像。不過,他應該算是歐洲旅遊起來最舒服不會找罪受的國家,在我將近兩個禮拜的旅程裡,所遇見的旅人有半數以上都是白髮蒼蒼的銀髮族,他們來此享受湖光山色,在景觀車廂裡睜大著眼睛看著窗外的風景,很滿足。他們多是一對一對,一起作伴看世界,當看到年紀那麼大的旅人,仍以澄澈的眼神看著窗外的風景時,我突然覺得自己是在「仙境」裡。或許,仙境就是會讓人很專心的看風景、很認真的呼吸、痛快的吃飯喝酒、然後,滿足的笑。

 我的瑞士仙境穿越之旅多是在火車上度過,在火車上看到那麼多七八十歲的長者還那麼賣力的旅行,會認同旅行是一輩子的事,似乎不用那麼急著要把地球玩完然後等著去外太空。看著老伯伯老婆婆們很享受的曬著窗外炙熱的陽光、一點都不會為冗長的車程而不耐煩時,其實我很佩服,他們享受的正是旅途中最美好的過程。

 曾經,我也很喜歡坐火車旅行,一直以為跳上火車就可以放任的跟著軌道奔向一個個未知的世界,而窗外的風景就是旅程中最好的安慰,我很享受從A點邁向B點的過程。然而,旅遊記者這個工作似乎把我旅行的口味也改了,為了工作交差,漸漸喜歡快、喜歡趕快到目的地趕快開工、喜歡趕快到一個定點然後趕緊把一天結束、喜歡能快快回到自己溫暖的窩,我變得越來越不能欣賞「過程」。所以只要一看到要花很長時間的「過程」就變得很焦慮,一則擔心浪費很多可以拍照訪問看景點的時間,二則是不曉得如何面對「過程」。當我知道從St. Moritz到Zermatt的冰河列車一趟要八小時時,我焦慮的在行李裡塞了筆記型電腦、兩本小說,深怕時間無法打發,還特別準備一顆電腦的電池。然而,一到火車的座位坐下,我掏不出電腦擺在小桌子上、也沒把書拿出來看,因為完全沒有機會,也沒有時間。

列車啟動時,我正準備要把小說拿出來翻時,窗外阿爾卑斯山的雪景吸引著我一直張望。看美景看到快麻痺時,對座的荷蘭夫婦又開始跟我聊天,他們是看了報紙的廣告從荷蘭參團來的旅行者,我坐的那節車廂全是他們那一團的人,他們對於我這個來自Taiwan、又和他們年紀有很大差距的女孩相當好奇,從我的基本資料一直聊到兩岸關係,接著把我介紹給全車廂其他同行的老伯伯老婆婆們。

 話題稍歇,我正要掏書出來看時,列車小姐開始在我的小桌子上鋪餐巾、擺杯子,問我要吃什麼、喝什麼,原本以為的「辦公桌」立刻變成餐桌,在「餐桌」上看書似乎有點不妥,尤其在全車廂的人都那麼努力看風景、而且不時注意我在幹嘛的情境裡。於是,我就和一車廂的荷蘭銀髮族一路吃吃喝喝讚嘆湖光山色奔向策馬特。不知不覺就坐完了原本以為難熬的車程,現在想來這趟火車之旅,超乎想像的美好。我在策馬特沒看清馬特洪峰,可是冰河列車上的情景讓我覺得這一趟仍然值得,儘管所謂的「目的地」並不是最好的狀態,但過程已經讓我忘記我原本執意去策馬特想看馬特洪峰的妄念。

 瑞士的旅程可以像翻壹週刊,只看圖片就好,很快的就翻完一個國家。她適合銀髮族旅行的一大原因,我想也是因為不用花太大力氣就可以領受他的美,似乎只要定坐在一個定點,風景就會自動跑給人看。或許也是這種印象,讓一直以為瑞士這個國家等老了再去就好。他是可以老了再去,但趁著有體力去,會有更多趣味,因為那裡的戶外活動如健行、溯溪、滑雪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其實,他是很適合年輕人走訪的國家,只是消費太高了(每搭個纜車、登山火車上一座山幾乎又要花台幣兩三千)。不過近年歐元狂飆,整個歐洲都變得很貴,相較之下用法郎的瑞士只是跟整個歐洲一樣貴。

 初抵瑞士時,其實蠻擔心他是一個條理分明、一絲不苟的「理想國」,還好從機場出來要去伯恩的火車有稍微誤點,我心情上就沒有那麼緊張,當時心裡偷笑著:「原來號稱超準時的瑞士火車也會誤點!」瑞士是人間,再準時的火車也會稍微誤點,只是不巧被我碰到了三回。我以為人間仙境的食物應該健康的讓人不知道如何下嚥,怎知食物的類型多樣到每天都有不同主題。不過,最讓我驚訝的是瑞士人很風靡烤肉,夏天到也就等同於烤肉季的到來,在瑞士生活的Dominique說:「夏天我們幾乎是每個禮拜在烤肉,還有烤肉王選拔賽!」旅程的最後一天,Dominique邀我去她家烤肉,她老公Alex熟練的升炭火,為了讓炭火快速燃燒,還拿出吹風機來吹炭火。為了準備這場烤肉宴,他們夫妻兩人前一天就到市場買肉、醃肉,還要尋找適合配烤肉的酒,連餐後甜點Tiramisu都連夜做好。Dominique說:「瑞士人喜歡約朋友來家裡烤肉,就像開一場派對一樣,一起享受夏日的奔放。」

 在我的仙境想像裡,是沒有烤肉味的。但人間仙境之旅的終點在烤肉架前何嘗不是一絕。仙境還是有人味、肉味的,這倒是我出發前沒想到的。我一直以為我只是走進一幅圖畫裡,然後再走出來。但當我痛快的啃著烤肋排、雙腿的肌肉仍因前一日精彩的冰河健行而酸痛著時,我發現自己並非在仙境,而是在樂園。

Saturday, June 23, 2007

把妹達人與遇見百分之百女孩

「把妹達人」是我帶去傳說中人間仙境瑞士所讀的隨身書,在火車上攤開讀者,聳動的書名讓同行的一個同業無法忍受,她說:「你怎麼會買這種書!』、「唉!如果書名是把男達人我就買。」然後就哇拉拉的一堆性別論述.......

看這本小說沒有我想像中可以看那麼快、翻那麼急,我花了蠻多天,在阿爾卑斯山山腳下城鎮游移間看完。看完後,我當然沒有變成達人,腦子卻飄過另一本書----「蛋白質女孩」。同樣是宅男邁向型男之路,「把妹達人」誠實也誠懇許多,果然切身之痛會讓人同情,書中描繪的心理戰現在想來仍是一絕。

不過把妹招數在遇到天命真女彷彿就會當機、失效,當型男把村上春樹的「遇見百分之百的女孩」搬出來和真女交心時,這場把妹遊戲注定終止。若相信「遇見百分之百的女孩」,可能就必須從PUA裡除名了。

瑞士的火車之旅太漫長,書看完後把「把妹達人」轉交給Dominique打發時間,我則打開第二本書「大騙局」。Dominique在翌日早餐時跟我說:「把妹達人蠻好看的,昨天晚上我猛看。」行李太重,「把妹達人」就留在瑞士了,沒跟我回來。倒是大騙局跟著我去策馬特,還一路跟到3100高的旅館裡,深夜,在雪山群中很快的看完,然後發現自己是呆子,被騙了,怎麼會帶一本那麼不好看的書來瑞士。

丹布朗應該是近年來我看到最不會寫男女之間感情與互動的「作家」了,每本書的感情線結尾都讓人腿軟無力啊!

Sunday, June 17, 2007

童話國裡的痛

旅行要有「痛」才會映象深刻、刻骨銘心。

將近兩個禮拜在人稱人間仙境的瑞士,每天看得都是好山好水好人,一切很美好、一切很完美、一切都在軌道上.......,但,只是輕忽的在我身邊飛逝。透過景觀火車穿越山脈、森林、溪水、雪地,如畫的風景在窗外一直延展,就是美麗的畫,如此而已。它的確是仙境,一個安全的仙境,不會讓人不安、不會痛。或許也是如此,旅途中所見,七成以上的旅人都是白髮蒼蒼的旅行者。

直到,在St. Moritz參加冰河健行那一天,我才有「痛」的感覺。摔了兩次、破了一個保護鏡、走路走得小心翼翼,深怕又在冰上滑倒、在冰河河床的石堆上跌了一跤。這個「仙境」終於在我的身上有了實體的「作用」,他不再是睜眼與閉眼之間的一個景。看著膝蓋、腿上的淤傷,瑞士給我的「痛」是這一趟旅程的連結,黑青的記號成了我切進瑞士畫面的按鍵,那不只是一個安靜美好沒有聲音沒有味道的仙境。

Tuesday, May 29, 2007

北京很大、北京很小

突然間,大家都出現在北京。

這是我這回去北京最大的感觸。熟的朋友、陌生的朋友、八卦聽來的朋友,在這個五月,都在北京。走在地鐵的地下道,看到「牡丹亭青春版」第一百場演出的海報,心想:哇!好快,一百場了。兩年前,才幫台北首演場去採訪台前幕後,幾個老師對「青春版」的批評還在耳際,沒想到現在已經100場了。我沒去看這個第一百場的演出,也沒有看台北的首演,我總是跟許培鴻的牡丹亭影像擦身而過。對地鐵海報行注視禮後兩天,我在北大附近一家新書店「第三極」又看到了「牡丹亭」,這不是戲劇的宣傳海報,而是許培鴻的攝影展。一幅幅的相片掛在書牆的後頭,老實說,是一個沒有什麼規劃、思考邏輯的攝影展。但看到這些照片,看到許培鴻這兩年跟著牡丹亭全球跑的影像紀錄,我不禁也想起自己的「這兩年」、想起兩年不見的北京變化。

上一次造訪北京,是兩年前。採訪的主題是北京的酒吧、休閒娛樂,有一個北京女孩李穎自告奮勇的帶著我認識這裡的年輕人玩意兒;後面幾天則冒出一個在北京開店的台灣女孩GIGI帶我逛著798。那回,總是受到陌生人的善意對待,充滿著奇遇。當時的北京還有一種「波西米亞」式的放逐感,總能在城市裡找到邊緣的樂趣,在主流裡還有一種讓人一定要正視的異議聲響。當時,是七月,北京像個悶鍋,又熱又悶得讓我無法在白天於陸上行走、呼吸。一入夜,鼻子瞬間就舒暢,腦子也醒來,四肢也充滿活力。那時候,還碰上貝克漢來北京踢了一場爛球,狂削一筆人民幣!出租車師傅講到皇家馬德里就氣,但比賽當天每一輛車都聽著實況廣播,工體周邊塞爆了,車子動彈不得。

我沒想到當時工體周邊的塞車景象竟成了兩年後北京市區交通的尋常畫面,上下班時間,在二環內,車子如牛步、甚至不動,再加上出租車師傅不太愛開冷氣,又悶又熱的氣候讓情緒暴躁不安。這回前往北京,採訪行程排得滿滿滿,完全無法自私的透一口氣,緊湊的行程加上塞車,讓人一直處在頭皮發麻的狀態。後來幾天,只要是下午五點到七點,我一定是坐地鐵,雖然要走比較多路、要跟許多人碰撞,但,至少有移動,我可以明確得感受到今日的行程有在「進行」,沒有被「堵」在無助中。

最匆忙的一次差旅,但也是碰到最多朋友的一次差旅。沒想到這兩年,有那麼多朋友跑來北京發展,尤其出版界更在這裡拓展華文出版的基地。東方廣場的辦公大樓裡,有大大小小的出版社、雜誌社,到友人的辦公室轉了一下,就跟在台北敦化南路的辦公大樓一樣,不會特別覺得自己在北京。就在電梯口,有人把我叫住,我一愣,眼前出現的竟然是有十年沒見到面的大學學妹Wish。北京有3000萬人,我們卻在這裡遇見,北京好小。

過去,我們總在第三者的言談中窺探彼此的動靜,這回竟在北京碰了面!在辣呼呼的水煮魚旁,我們交換了此刻的生活筆記,她在北京工作了一年,近期的座右銘是「不要生氣」,她說:「一開始真的很難理解這裡的做事方法、這個城市的莫名其妙,但一直告訴自己不要生氣、不要生氣,似乎就可以百毒不侵了!」北京讓她又愛又恨,但卻是可以伸展的舞台,她說:「在這裡考量的事情是全中國的、全世界的,格局很大,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東西很多,能有一點影響力。」

另一個覺得「北京好小」的是義大利朋友Adriano,他最近坐計程車,透過計程車司機的牽線,竟遇見他在義大利教書的學生。他說:「這個城市看起來很大,可是大家都在自己的軌道上活著、走著,我就一直窩在自己住的五道口小區,只要頻道和自己相近的人,幾乎都可以碰上!」北京很大,可是北京人多生活在自己的小區裡,不太會跨區去看其他的北京,因此一跨區就有走到另一個世界的衝擊,常會驚嘆:「怎麼又多個橋」、「怎麼又多棟樓!」

北京,真的很大,馬路超級大,儘管一直塞車,已經無法體會以前的「超快感」。過去,我一直以步行做為探索城市的主要方式,但在北京「散步」卻讓人身心俱疲(這兒的散步是指散長安街這種大路)。還記得第一次打開地圖,看到北京棋盤式正南正北的道路,興奮的以為這個城市很好走。怎知,它的一個block是別人的三倍大,從建國門走到王府井,三個block可以走上20分鐘。從前門「直直」走到天安門、故宮、景山公園、鐘鼓樓、得勝門,是一條讓人走到頭皮發麻兩腿發軟的「直線」。地圖上看起來很好走,可是實際上走起來卻是災難,尤其在炎炎夏日,完全沒有庇蔭處。這回五月前往,比夏天涼很多,可是北京吹著怪風、飄著沙塵,走一趟京城立刻灰頭土臉、頭髮亂如鋼絲。

北京走路的樂趣在鑽小巷、走胡同,或者,就是待在自己住的小區散步,一旦要橫越大馬路「遊街」,就不是件輕鬆的事。連在大馬路招計程車都很難,交通管制嚴格的長安街讓許多出租車師傅不敢載客。反倒在小巷弄裡,可以欄到「使命必達」、不會把客人丟在地鐵站或馬路另一端的善良師傅。

北京很大,但他迷人的地方都在於「小」。他的魅力在於蘊藏許多小小的樂趣、小小的脫軌、小小的離經叛道。只是奧運這波城市整頓風,夷平了許多小樂趣。北京是變整潔了、有條理了,但過去歇斯底里的Fun也少了很多。